靠踢爆搵食越來越艱難

靠踢爆搵食越來越艱難

【遭反攻擊】
沽空機構的狙擊手形象深入民心,幾乎每次出手都能推冧上市公司股價。然而這盤靠踢爆圖利的生意,亦越來越難搵食。今年5月台灣金管會入稟控告Glaucus Research惡意散播謠言,成為亞洲首宗政府「反狙擊」沽空機構案例。
Glaucus在4月發表報告,指台灣上市公司亞洲塑膠再生資源涉嫌誇大盈利,拖累亞塑股價兩周內暴跌逾35%。台灣當局派人到亞塑位於福建廠房調查,認為Glaucus指控失實,並導致股市混亂。根據台灣證交所規例,散播謠言可被視為刑事罪行,最高刑罰是監禁十年。

渾水狙擊星洲藍籌遇阻

Glaucus可能萬萬想不到台灣與香港監管機構如此兩極,該行去年在港發表報告,指中金再生(773)造假,香港證監火速調查,並入稟將公司清盤(見另文)。
沽空機構雖是狙擊手,但始終未到金融大鱷級數。渾水兩年前挑戰新加坡藍籌公司奧蘭(Olam),引來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入股,並成功護航,亦「挾死」坐淡倉的渾水。渾水創辦人Carson Block事後向傳媒表示,狙擊奧蘭時沒料到國家級基金會成為對手,以後亦會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