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歲月 - 邁克

無聲歲月 - 邁克

許鞍華導演上星期赴獅城開館授徒,返港後大讚當地美食,眉飛色舞之際發現我不幸的童年原來鎖在那個火爐一樣的島上,連忙奉上班門弄斧慚愧表情鞠躬道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二十歲離鄉飄泊至今,探親日子平均每年不超過十天,而且着陸後幾乎一半時間自動繳械乖乖當時差奴隸,躲在冷氣空間與周公密會,不曾四出發掘祭五臟廟的熱門地點,知識比遊客多不了多少。像這次,我妹妹約飯挑了間新餐廳,「地點在以前大華附近」,簡直雞同鴨講越搞越糊塗,說了半天才醒悟她指的大華是酒家,烙在我腦海的大華是電影院,一個在南一個在北。我媽媽看不過眼,插嘴主持公道:「你唔會唔知大華晌邊,舊陣時阿爺做生日,年年都晌嗰度擺酒。」啊,不是印象模糊,是零印象,於是特別提早半小時抵達,在附近左兜右兜,可惜依然找不到那塊失落在無聲歲月的拼圖板。
就算在從前,也不熟悉日常生活範圍以外的大街小巷──所謂日常生活,除了上學便是看電影,早在「宅男」尚未進入中文詞彙前,已經瞓身示範這種與世長辭的活動狀態。教人遺憾的是,那些夢工場地標只有改建的國泰和國賓仍然在營業中,其餘沒有一間繼續為第七藝術服務,奧迪安拆建成了書城,它對面的光華是叫不出名字的店鋪,東方和大華是貨品唔開胃的商場,昔日謝賢嘉玲表演卿卿我我的金華最神奇,現在是一間教堂。兩三年前從事發行的朋友請看試片,一問放映室在麗都戲院舊址我興奮極了,仿佛單單站在它屋簷下,便可以返老還童變回等着入場看《畢業生》的不足秤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