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規會明早審議海下、白腊和鎖羅盤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原居民擬到場靜坐抗議。鄉事界昨用電郵轟炸港大、獨立媒體和環保團體,反對海下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削鄉村式發展地帶,亦要求將禁建村屋的「綠化地帶(1)」改為可建屋的綠化地帶,郵件附有村民在鎖羅盤「揸鐮刀」除草的大合照。
記者:潘柏林
海下、白腊和鎖羅盤三塊不包括土地的規劃一直爭論不休。城規會起初准許海下興建90多間村屋,遭學者和環團反對,今年7月4日城規會縮減村屋發展規模至40間。鄉事派昨日以同一電郵戶口,向長春社、環保觸覺、海下之友、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和獨立媒體等10多團體寄出反對電郵,單是長春社已接獲過百封。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女婿余漢坤、鄉議局委員梁福元亦在電郵署名。
過度建屋破壞珊瑚生態
海下原居民代表翁煌發指,村民不滿規劃署把海下可用作興建小型屋宇的土地縮小,明日擬到城規會抗議,「我哋有一百零幾個丁,𠵱家可以起嘅屋一半都冇,希望環保人士尊重我哋原居民」。對於電郵內附有揸鐮刀大合照,翁煌發笑稱是「做樣之嘛」,強調不會傷害任何人,但又說「我哋斬私人土地嘅樹,政府干涉唔到」。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指,鄉事界寄出反對電郵沒有問題,容許不同意見是香港核心價值。但其研究團隊曾在海下岸邊放青口做實驗,化驗發現內含避孕藥、塑化劑等成份。她與學院教授聯署向城規會申述,若准許興建過多村屋,流出污水大增,會破壞珊瑚生態。她指化糞池未能解決污染,若將建屋量減至40間可以接受,惟村民或對賺少一半錢感到不滿。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最新修訂中削減的鄉村式發展範圍貼近河口,一旦准許建屋,村屋污水經河流排出大海。對於村民在電郵附加揸鐮刀合照,他促請原居民不要再以除草為由,在具生態價值地方實行「先破壞,後建設」。海下之友指有關不包括土地最理想做法應納入西貢郊野公園,將部份地段劃為綠化地帶(1)不足夠,應改為「自然保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