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來了!」兩年前,安倍晉三再次拜相初期說出的這番豪情壯語,今日果然應驗,可是日本不是回到他口中的強勁經濟增長,反而是重拾衰退。難怪傳媒和反對派都批評,「安倍經濟學」三支箭已是強弩之末。
所謂「安倍經濟學」,是安倍致力令國家擺脫20年通縮、重振國家經濟的三支箭政策,目標是達致2%通脹,令國民覺得物價在未來會越來越貴,從而提升他們現時的購買慾,增加內需,吸引企業增聘員工。
在過去24個月,「寬鬆貨幣」、「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三支箭中,首兩箭已先後發出,惟成效不彰,經濟更出乎意料再陷衰退。
在野民主黨幹事長枝野幸男批評,「安倍經濟學」已遇樽頸,在拉高股價方面確實有效,但對實體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共產黨國會議員山下芳生更直指「安倍經濟學」只做到擴大貧富懸殊。
東京天普大學研究員庫切克(Michael Cucek)就認為,增加消費稅跟安倍的首兩支箭,根本上是「相互矛盾的經濟計劃」,因為安倍致力達致通脹,但加稅又打擊國民消費意欲。
安倍部份顧問,包括耶魯大學前教授濱田宏一,都認為4月將消費稅由5%增至8%是判斷錯誤,「消費稅水平本身不是那麼高,但升幅頗大,確抵銷了安倍經濟學的成效」,但他認為日本央行最近擴大量化寬鬆規模,有助改善情況,可是並不同意「安倍經濟學」失敗了。
給歐洲錯誤示範
對於被指三支箭成強弩之末,安倍內閣顯然不服氣,經濟再生大臣甘利明反駁,「安倍經濟學沒有失敗」,但承認4月將消費稅增至8%造成的衝擊比想像中大。
若最終證實「安倍經濟學」真的無力挽救日本經濟,將給同時長期面對經濟低迷、同樣計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的歐洲,做了錯誤的示範。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