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港股通的迷思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港股通的迷思 - 利世民

北水不南來,有許多解釋,我認為最合理的一個講法,應該是大陸股民在滙兌上面對極不公平的待遇;未見官先打八十,大陸股民「提不起勁」,合情合理。再者,大陸股民將股市視為一場即炒即走的賭局,中間人如此抽水,提高落場的成本,北水又怎會南下。其實現象反映了,幾乎同樣的設定,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始終會公道一點。
我不敢假設大陸股民當中沒有價值投資者,但明顯投機者的數目更多。當初香港人以為甚麼AH股差價和優質股有機會被追捧的良好主觀願望,似乎落空了。不買香港上市的優質股票,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大陸股民的悲哀。從港股通頭兩天的反應看來,大陸股民只會追捧中小型的三線公司,甚至有些在不久之前才爆出會計醜聞;我不知道究竟是大陸股民心態極成熟,比我們更懂得在垃圾堆中尋寶,還是資訊極度不對稱?但這種劣股驅逐良股的現象,總是教人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感到憂慮。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的社評,說北水南來反應冷淡,當中有政治因素。「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被不少香港媒體理解成一種威嚇。我看過了原文,那篇社評的立論叫香港正面地與上海競爭,也指出香港經濟獨立是優勢,甚至說上海等內地城市面臨的壓力比香港更大。公道講句,這些都不算是侮辱的話;相反,假如我們意氣用事地將別人的話扭曲,結果只會令香港人顯得更小器。
話雖如此,《環時》社評將滬港通說成「中央政府送上門的飯」。對不起,香港人就是不吃嗟來之食。說實在,香港並不缺資金,投資的機會,全世界都是。買賣雙方,是平等的關係。我知道,有些人,窮了大半個世紀,一見到別人就急不及待將鈔票拿出來當身份象徵。但請別忘記,鈔票不可以當飯吃,鈔票本身也不會生鈔票,更不是資本。有錢,還要加上方法,才會生成資本。香港最強的地方,就是這裏可以讓人以鈔票換資本。當然,對不識貨的買家,再苦口婆心,也是浪費。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