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厄爾尼諾現象對港影響可能只是一個冬季,但對全球破壞不小,過往在厄爾尼諾偏強年份,內地出現南澇北旱情況,南美和澳洲嚴重乾旱,引發山林大火。1997至98年發生特強厄爾尼諾現象,華南水災;當年全球造成2萬人喪生,經濟損失340億美元,糧食減產兩成。
厄爾尼諾一般聖誕節達到最高峯,因此以西班牙文El Nino(聖嬰)命名。成因有不同說法,主要是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的東北及東南信風或貿易風(trade wind)減弱,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升高。
中及東太平洋水域對流增加,東太平洋沿岸出現水災,而東南亞和澳洲所處西太平洋則因下沉空氣,導致雨量偏少和乾旱。香港天文台的研究指出,這股下沉的氣流引致華南沿岸的西南季風增強,把大量水氣帶到該區而導致連場大雨,水氣在華南地區已消耗了大部份,因而較北地區降雨量相對偏低,形成南澇北旱。
1982至83年曾出現過特強厄爾尼諾現象,另一次則在97至98年,98年長江流域發生大洪災。國際統計顯示,厄爾尼諾年份粟米、春小麥、冬小麥和水稻等四大農作物全球減產2%,1997至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全球經濟損失340億美元,糧食減產兩成。現時尚未知今次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內地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屬中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