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首兩日成交慘不忍睹,坊間提及的一個理由是,上交所定出的港元參考滙率價差竟然高達6%,令內地投資者誤以為,單單在滙率價差就要蝕一大截,足以打消任何買港股念頭。上交所解釋,參考滙率並非用於實際結算,價差只是防範滙率波動。
不過,人民幣滙率單日出現6%波幅機會極微,上述理由甚為牽強。
上交所周一早上開出的港元參考滙率賣出價是0.8145,買入價是0.7671,相差約6%。當然,收市後實際交收的結算,則貼近銀行滙率價差,如果買賣「即日鮮」,在滙率上並沒有損失,但投資者對這點在交易時段並不知情。
昨日上交所的港元參考滙率價差仍然維持在6%左右。而與此成對比的是,昨日港交所(388)開出的滬股通人民幣參考滙率的買賣價差只是2.4%。
滙率價差除影響投資者心理外,由於參考滙率主要用於券商預計資金,將價差拉高,無形中等於影響投資者動用資金額度。上交所設立的滙率價差遠高於港交所,予人感覺是,港交所配合南水北流不留遺力,而上交所對北水南下則是闊佬懶理。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表示,「滬港通的監管是完全對稱的」,但在大石壓死蟹下,外界向來高度存疑。滬港通日後將有更多投資權益爭議,港交所的牙力有幾多,在滙率價差設定上,就可見一斑。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