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營商:英超球星高薪有理 - 劉民輝

運動營商:英超球星高薪有理 - 劉民輝

最近有報道指,英超球員在2013至14年球季的平均年薪,由去年的160萬英鎊,大幅升至230萬鎊,薪酬水平冠絕全球,並遠遠拋離德甲(150萬鎊)、意甲(130萬鎊)及西甲(120萬鎊)。英超球員豬籠入水,主要受惠於新一份巨額電視轉播合約,於2013至14年開始生效,英超各隊每年可以瓜分10億英鎊分成。
近年大批熱錢流入英超,銀彈足球抬頭,英超球員往往被標籤為「僱傭兵」。目前英超約有37%本土球員,當中63%屬於外籍高薪一族。
英超球員的平均周薪高達4.3萬鎊,雖然未必及得上英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行政總裁,但比起平均年薪約為3萬鎊的一般英國打工仔,已是相當架勢。職業球員每周只需要踢一場比賽,平日也只是操練半晝,但卻可以坐擁高薪,自然有人「眼紅」,質疑他們的價值。這些高薪球星的表現與戰績,全部都是有目共睹的,球會羅致這些球星的過程亦相當透明。反觀一般企業的CEO或董事,無論是工作表現與過往工作紀錄,大多是黑箱作業,小股東根本冇say。
有別於其他專業,足球員並沒有穩定的加薪機制。球員在25歲黃金期過後,薪酬反而可能會與經驗成反比。在英國,職業足球員平均35歲就掛靴,他們在頂級聯賽的日子,平均只有八個球季。相比之下,其他行業的職業黃金期明顯較長,往後出路亦較廣;球員退役之後,往往就只能從事教練工作。
金融與足球可說是英國其中兩項最成功賺外滙的服務行業,其影響力遍及全球。足球與金融業最大分別,是前者沒有像金融業那樣,要由納稅人花公帑救助。英國政府不會對瀕臨破產的球會施予援手,但就決不會讓經營不善的銀行倒閉。
足球的龐大資金,來自世界各地追求高水平賽事的球迷,只要球迷願意花費,球星就有大條道理支領高薪,這是自由經濟最基本不過的供求問題。若然閣下比加里夫巴利跑得更快、技術更好,又更俊俏,那就沒理由會比他賺得少。

劉民輝
數碼通創新服務策劃總監
http://www.twitter.com/chrismf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