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銅鑼灣路陷事故原因仍有待當局查明,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關國雄指出,行人路突然路陷事故是因地底沙土流失,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附近地底水管滲漏致帶走地底沙土,二是附近施工地盤出現泥土橫向壓力效應令地底沙土流走。他補充,第一個原因費時較長,第二個原因則涉及地盤工程監管問題。
關教授解釋,地盤動工時,工人要在周邊鋪鋼板椿以防泥土流失,但若工人沒有即時鋪鋼板椿,而地盤又挖得極深,並與旁邊行人路的地底有一定差距,便可能因泥土的橫向壓力導致行人路底下的泥土向地盤流失。不過,地盤一般應有專人監管施工後有無鋪鋼板椿,若地盤周邊無鋪鋼板椿就開工,可能涉及監管疏忽。
地底水管滲漏亦可引致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表示,本港行人路一般分為四層地底結構,最上層是鋪上石磚、柏油或石屎,第二是填土層,一般約十多米厚,其後是海泥或海沙層,最低層是風化岩。他形容:「香港路面成日都有工程,地盤亦多,要確定點解造成今次路陷,相信有一定困難,政府必須用儀器詳細檢測。」
他亦指出,若鄰近地盤施工挖走大量沙泥,不排除地底沙泥會流向地盤,但仍需先確定地盤施工是否出問題。若地盤有在施工期間加設鋼閘板,圍封整個施工範圍,則可避免水土流失,相信不致造成路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