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為何港股通受冷待?

國策解碼:為何港股通受冷待?

港股通昨首日情況慘淡,筆者之前與多位內地投資界人士作交流,他們均對首日的南向額度會打爆已經不抱希望,但金額如此之低,還是出乎意料。
港股通受到冷待,部份原因主要是內地大戶已多數有港股戶口,而且內地資金向來喜歡細市值的股份,對於港股通主要包含的藍籌股自然沒有興趣。
其實背後根深柢固的原因,還是與香港及內地的投資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原因有關。

內地學者吳敬璉稱,「A股是賭場」,曾引起很大反響。目前內地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都有5厘左右,已經好過大部份藍籌股息率,進取一些的,可以去買10厘左右的信託產品,在阿爺包底的「剛性兌付」原則下,風險回報率亦遠勝股市。在這種扭曲的資金市場下,內地股市資金已經大部份被分流。留在場中搵食的,大多抱有賭仔心態,追求高風險及高回報,否則不如買理財產品好過。
港股通的賣點,是AH價差和更好的市場管治,但這些在根本不講求價值投資的內地散戶看來,並不是買貨的理由。
A股散戶化,是指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思維都要貼近散戶,內地基金亦全面炒創業板股、中小板股,如果風格不夠激進,也會被淘汰。值得留意的是,散戶講求「贏錢效應」,見到身邊親戚朋友贏錢才會跟入市。港股通一開波就甩腳,要吸引更多內地散戶南下,恐怕需要一段時間了。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