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籌備超過半年的滬港通在幾經擾攘下,終在昨日通車面世。不過,首日交易明顯出現「水向北流」「南水北調」的情況。北上買A股的配額順利「打爆」,但南下買港股則乏人問津。經濟學家關焯照直言,首日數據顯示滬港通「較益阿爺」,認為香港在滬港通其中一個角色是幫中國「睇門口的看更」,確保中國在安全的金融環境下「走出去」。
總結滬港通首日成績,內地股市受益明顯較港股為多。藉滬股通北上買A股的每日13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於下午1時57分滿額,最終能夠交易的數量,則佔額度約93%。至於內地投資者似乎未太願意坐上這班中港股市和諧號,通過港股通南下購買港股的每日105億元額度,全日只用了17.68億元,僅填滿可用額度約17%。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陳昌華認為,北上的資金較南下多屬意料之內,他認為有意投資港股的中國人一早已通過其他渠道來港,短期而言,A股受惠程度較港股為大,更指港股通的交投要追上滬股通最少要數年時間。
霸菱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亦指,「南下冇諗過會咁慢」。而滬港通對港股亦未見有太大刺激,「成交800幾億,有冇滬港通的分別不太大」。
港交所禁帶傘入場
對於滬港通似乎較益阿爺,一直有份為滬港通出謀獻策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回應指,港人應往遠看,要做「大氣及牛一點的香港人」。
不過,特首梁振英出席滬港通開通儀式時的言論,似乎已暗示中國更需要滬港通,香港在滬港通更重要的角色是幫助中國金融「走出去」,「支持及配合內地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市場嘅投資貨幣」。
另外,經過一場雨傘運動,平日用來遮風擋雨的雨傘,已升格成為具攻擊性的武器。港交所亦都將雨傘列為違禁品,禁止記者帶入場內。
梁振英及中聯辦代表等在內數百名嘉賓,昨到港交所出席滬港通開通儀式,未知是否避免有人在場內舉起代表真普選的雨傘,記者進場前除要檢查隨身物品,若帶有雨傘更須交由職員保管,禁止帶入場內。
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指,交易大堂內地下鋪有線路,禁帶雨傘是既定政策。不過,今次舉行儀式的地方是交易大堂外的展覽廳範圍,港交所過去在展覽廳舉行新股上市儀式,未有要求記者交出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