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改革重臣將淡出金珍君快辭任CEO 市場驚訝

李寧改革重臣將淡出
金珍君快辭任CEO 市場驚訝

【本報訊】李寧(2331)宣佈改革至今已經兩年,尚未取得成功,但改革「總舵手」卻率先退下火線。消息透露,來自私募基金TPG的代表、李寧副主席金珍君,即將辭去行政總裁(CEO)一職,並會減少對公司的實質參與,但留任在董事局內。
記者:吳綺慧

市場擔心,李寧仍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金珍君選擇此時淡出,將為改革能否繼續有效執行增添變數。本報昨日就此消息向李寧公司查詢,惟截稿前未有回應。

上任CEO僅8個月

有指金珍君選擇在此時淡出,是由於他需要騰出更多時間處理TPG其他投資項目;而金珍君是在今年3月才獲委任為代理行政總裁,李寧現時已在物色新的CEO,故金珍君決定退下火線,轉為為董事會提供意見。
有分析員表示,對金珍君選擇在這時間「放手」感到意外:「市場關注李寧下半年銷售係咪可以大幅提升,以證明改革真係成功。佢唔等埋明年3月全年成績表,就決定走,我有點驚訝。」
該分析員指出,由於TPG是在2012年2月認購李寧的可換股債券(CB),這批CB要到2017年初才到期,故相信短期TPG沒有沽貨或贖回壓力。這批CB的兌換股價曾在2013年時下調至4.5元。李寧上周五收報4.1元,微升0.5%。
有基金經理形容,投資界對金珍君這兩年來的評價好壞參半:好的一方面是李寧業務近年確實有回穩迹象;但公司在對市場溝通、改善透明度方面的表現,卻令人「不敢恭維」。
昔日業界王者李寧,於2012年陷入經營困境,作為主要股東之一的TPG在同年7月,派出金珍君轉任為執行董事及副主席,正式入主。
金珍君「擔大旗」後,2012年底李寧即推出「渠道復興計劃」,宣佈全面革新李寧原本以批發為主的經營模式,並提出變相「供股」,以2供1基準發行可換股證券(CS),向股東伸手籌逾18億元。
李寧改革兩年來,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因公司需大舉投資建立自營網點,又高價贊助內地CBA籃球聯賽、簽NBA球星Dwyane Wade,並大量向國際公司挖角。各項開支增加、但銷售仍未及追上的情況下,李寧截至今年6月止的中期業績,未計撥備,經營層面仍要蝕約3.5億元人民幣。市場普遍認為,李寧下半年銷售是否能大幅提升,將顯示公司改革方向最終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