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話題:與CY打對台澳門藉賽車促進經濟 - 紅烽

小話題:與CY打對台
澳門藉賽車促進經濟 - 紅烽

一句「體育界對經濟冇貢獻」,顯示了從未接觸過體育活動的人離地、無知。澳門大賽車今年已來到第61屆,若舉辦賽事未能帶來經濟效益,相信當地政府早會加以阻撓,絕不容許賽事繼續在澳門進行。
據大會統計,今屆首兩天進行的練習及排位賽等次級賽事已吸引逾20,000人入場,以50元港幣一張門票計算,僅首兩天的門票收入已過百萬,還未計周六、日兩天最貴900元門票的收入,若然再加上車迷花在飲食、紀念品等上的費用,舉辦一次大賽車對經濟有多大貢獻,不用多說也知道。

學生會每年賣小食

澳門旅遊學院學生會每年也在場內設攤位售賣小食,他們表示今年人流增加了,生意比以往更好。同學們解釋,作為大型國際項目,大賽車本身已具叫座力,加上澳門旅遊局的積極宣傳,吸引更多來自各地的遊客;賽事的舉行顯著地推動旅遊業,為當地經濟帶來正面的增長。他們補充:「政府願意投放資源,是活動的重要成功因素。」
香港車手歐陽若㨩就曾指出,在支持體育發展方面,政府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香港缺乏賽車場,連基本設施也不足,難以進行成功的運動推廣。而香港的運動推廣發展尚未成熟,未能吸引私營機構投資舉辦大型活動,亦是造成「體育界對經濟冇貢獻」錯誤印象的原因。

事實上,澳門大賽車雖然只有4天賽事,但當局整周都安排了車展、美食節、音樂會等各式活動,以大型嘉年華形式包裝,成功吸引其他對賽車不感興趣的人士。不過,除了有賴政府的配合及支持,市民的包容亦很重要。眾所周知,澳門的路面平日已擠得水洩不通,賽事期間的改道安排就對當地人構成嚴重不便;但當地人普遍支持此盛事,願意作出包容,就算因封路而影響生計的的士司機,也指馬路於晚上解封後交通回復正常,因此不反對政府舉辦賽事。
文:紅烽

識睇,一定係睇足英台【英波Live】:
http://soccer.appledaily.com
http://bit.ly/engball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