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畢業生考MBA入學試GMAT,雖然在英語部份佔盡先天優勢,但在計量(quantitative)部份落後中國印度韓國學生甚遠,拉低總成績之percentile,令競爭學位時陷於不利情況,令美國MBA取錄新生被逼考慮埋其他因素,形成變相保護主義。美國學生啲數學點解唔掂?我哋喺美國到超級市場購物付款時,收銀員每碰到華人俾一百美元,買貨49.99元,就不知所措,冇計數機在旁就死晒火,可見佢哋讀書時,對啲基本加減乘除算術,冇乜認真做功課。唔怪得有啲美國大學商學院收生部門建議美國學生自小學開始,就計多啲數,勤力讀好數學。
現在香港家長好鍾意送子女讀國際學校,狂谷英文,點知道幾個星期前華爾街日報有篇報導,引述美國一啲研究報告及香港教育學院兩篇研究報告,指美國學生啲數學唔掂,可能係用英文讀數學有關。據講亞洲國家語言如中文、梵文、阿拉伯文等等,講一到十,至二十以上,皆係「十」加個「一」,例如11就係十加一,十二就係十加二,好易記,但英文11係eleven,12係twelve,13係thirteen,係三個「獨立」詞,小學生有時腦筋轉不過來……嗰篇報導講得幾有趣,但有關內容及主要論點,左丁山已經唔係幾記得,但要義就係好清楚,中國細路用中文學習數學一定叻過用英文學數學,想子女他日成為丘成桐或者退而思其次,做到工程師識計微分方程式嘅,要記住呢點,天才當然係例外。此或者解釋得到英國、美國學童在PISA嘅數學測試,往往得分低於世界平均。
不過數學成績好又未必一定要讀MBA嘅。呢日與幾位商界人士坐在一起,知道有一啲內地高考狀元級人馬,數學成績特優嘅,入咗本港大學主修商科/會計,大家竟然齊聲叫一聲:「嘥咗噃,佢地應該主修數理或工程吖,讀會計駛乜數學尖子!」我地明白搵工嘅壓力,主修會計梗係易搵工好多,但人人如此諗,科學界何來新人才?最現實咁講一句半句,億萬富豪彭博就勸美國青年,如果你地唔係可以入到頂尖大學,而係普普通通攞到一個普通學位,仲要孭上一身學生債(student loan)嘅話,若果入行學師做plumber(水喉匠)仲好!粗粗地,通渠佬在美國更易搵工、更有叫價能力呀!呢個就係供求問題,人人讀大學唔肯做水喉佬通渠佬,後者自不然就奇貨可居,故此彭博先生有感而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