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房搞派對 人生漂亮謝幕 臨終病人最後一舞

告別房搞派對 人生漂亮謝幕 
臨終病人最後一舞

【本報訊】生死有時,告別有時,走到人生盡頭,如何好好說再見?有跳舞老師在臨終前,邀來昔日舞伴與學生,在寧養中心舉行社交舞派對,以真我漂亮謝幕。這全賴中心新設的「告別房」,讓臨終病人與至親在私密空間,自在地共度最後的時光,不用擔心影響其他病人。
記者:朱雋穎

位於沙田的白普理寧養中心,專門為晚期病人提供舒緩治療,近月新設一間單人的寧養寐室,又稱「告別房」,供臨終病人入住,不限探訪時間及人數。因空間寬敞,也方便讓親友留宿陪伴。中心顧問護師關蕙敏指出,中國人有送終的傳統,但一般病房因有多位病人共用,不便親友長時間逗留;一旦病人離世,遺體數小時內就須移送殮房。

及時通知家屬送別

告別房自9月啟用以來,已有25位病人入住。記者以為部份人可能抗拒告別房,關蕙敏卻說家屬反應全屬正面,更有家屬事後表達感激,因醫護人員觀察到病人的變化,及時通知親友,讓遠居外地的家屬,也可趕得及回港在病房內告別,而非只可在冰冷的殮房說再見。部份病人因宗教信仰,彌留之際須誦經或唱詩,房內亦設音響設備供播放;牆上的掛畫,也可換成十字架或佛像。
關指出,私密的空間十分重要,可以讓臨終病人自在地表現真我,完成心願。曾經有70多歲的伯伯,本來是跳舞老師,雖然行動不便,也邀來朋友與學生,在房內舉行社交舞派對,歡度他人生最後的時光,「呢個先係佢,可以做番自己,唔會因為病而被剝奪所有嘢」。
又有40多歲的男病人,多年與母親關係疏離,臨終前在中心與親友辦派對,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令雙方都釋懷。
不過,並非所有晚期病人,都有家人的陪伴,寧養中心會盡量聯絡其朋友,甚至幫忙尋親。關表示,曾有一位60多歲的男士,患晚期癌症,入院時說自己無親無故,終日鬱鬱寡歡。後來與醫護團隊熟絡了,才提及自己十多年前因犯錯,與所有家人斷絕來往,手上只有妹妹在澳門的地址。

寧養中心幫忙尋親

院牧於是去信尋親,想不到幾天後的夜裏,病人的兒子來電,表示願意放下舊日怨憤,更即時前來探望。至病人離世前的十多天,三名子女時常探望,令他重現歡顏。關蕙敏很記得,病人說原以為要孤獨離世,感激在最後日子能尋回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