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的反國教運動,政府、建制派人士多次提出香港新一代必須要增加認識中國,以及具逼切性利用中小學教育促進新一代的國民身份認同。言猶在耳,前天三名帶住香港人「我要真普選」訴求的學聯代表,希望透過前往北京以令北京政府就訴求作出回應,並與北京官員對話,但最終竟然連飛機也上不了,回鄉證遭到當局「註銷」。這無疑是對香港佔領運動的一大侮辱,更是帶頭對真民主和中港對話關上大門,只會令新一代人更離心,放棄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
各界人士都指出是次佔領運動的一大特點,就是以青年為運動參與者的最大群組。從多個民意調查均顯示出,意志最為堅定、最不願意撤離的是30歲以下的一群,與30歲以上人士的看法完全背馳,可見今次運動雖然標榜着全民參與,但更重心、更相似的是一場世代之爭。普遍留守青年會認為,假若今次雨傘運動在沒成果下撤退,只會令日後政府可以重施故技縮窄香港人各項人權、自由,而新一代則會在上一輩的壟斷下難以參與公共討論和決策,新一代人的話語權都會隨着運動結束而降低,真普選的訴求也會是石沉大海,將來爭取真普選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少。
在過去一個月,政府官員至少都願意跟學聯的五名學生代表作公開討論,雖然未能達成更重要的政改共識,但最少也令學生、年輕人的聲音和地位有所提升,政府終於對這個年齡組群的訴求有着適當的回應和重視。可是,前天的事件,只 是反映出香港政府口說一套,做就是另一套,沒有協助年輕人向國家表達這一代人爭取真普選的訴求和決心,反而助紂為虐,協助中國當局打壓異見,未到中國國境,未用到回鄉證就宣佈三子的回鄉證遭到註銷,這不是濫權,是甚麼呢?到了這一刻,香港入境部門仍未有作出清晰的交代,令人非常遺憾。
最諷刺的是,上星期董建華的基金會成立之時,一班建制派基金會成員才不斷呼籲年輕人到中國大陸尋找機會,多認識中國國情。可是,真實的中國國情就是,容不下跟北京政府相異的看法,容不下港人對真普選的訴求。在這樣氛圍,試問香港的新一代又怎會放棄自己對民主的那份執着與堅持,以換取在大陸工作,賺取與當地大學生一樣的平均三千多元月薪?兩地對民主、自由、人權的看法差異持續,只會令兩地的年輕人和社會發展越走越遠,最終這個矛盾只會令堅持民主價值的香港人更為離心。
在八十年代或以前,香港的學生、年輕人也受到不同民族主義的思想薰陶,加上昔日的中共政權還要比今天開明,故此當時的大學生也願意支持民主回歸、承認自己為中國人。可是放到今天,中共壓抑香港的真普選,將香港視為一個經濟城市為中國服務,但香港人的各項人權自由卻遭到各方面的壓制,香港的核心價值岌岌可危。在此氣氛下,加上各項中港問題、社會矛盾的影響,今天的雨傘運動就成為當下年輕人對社會不滿之總爆發。學聯代表回鄉證註銷一事,凸顯出中國政府對香港年輕人聲音的傲慢。此後,不論再有任何類型的國民教育、盛事、經濟誘因,亦難以逆轉新一代的本土意識催生,對國民身份的拋棄,甚至難保日後出現各類分離思想學說。屆時中共也會恨錯難返,喪失香港人心。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