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劏場舖易變負資產物業 - 何熊輝

樓市風雲:劏場舖易變負資產物業 - 何熊輝

香港的中產家庭除了首要解決自住問題外,一般都會為日後的退休生活作好準備,因此之故,購買物業收租亦不失一個好的投資選擇,不過,由於現時住宅樓價基數已很高,令部份中產轉買細價舖位,作收租及自住用途。
不少投資者見到細價舖需求大,故年內有多宗購入大型商場易手個案,而易手的商場多數會於短期內劏細拆售,為了吸引買家入市,這些劏舖多會以兩年四厘租金回報作賣點,不少小投資者見息率吸引,故亦樂意入市,故早前劏舖交易量相當不俗。
不過所謂保證回報,只不過是投資者抬高舖位售價後,然後以此回贈作吸引。最近荃灣區亦有這些劏場舖在回贈期約滿後,業主發覺舖位完全無法以合理市場價出租,因此購入的劏舖,不但沒有租金回報,變相亦成為租不出賣不去的另類負資產物業。
這種情況不但在香港出現,在廣州某個商場的劏舖,收舖後亦是租不出賣不去,更有甚者,早年於內地購入的商舖,最後爛尾收場。買劏場舖不如買已成功轉型的寫字樓樓上舖,這些舖亦有小至百餘呎的細位,入場費也不高,租值及實用率亦較有保證,不過要有大幅升值,機會亦不大,所以要買這些樓上舖或劏場舖,達到一舖養三代的目的,似乎是太過妙想天開。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