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市人愛在餘暇或飯前嘆杯美酒,放鬆身心。中醫學角度,酒不單止可用來品嚐,適量飲酒還有治療、保健及養生作用。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党毅博士表示,「酒療」須視乎個人體質及症狀,港人壓力大、生活習慣差,推介飲用白葡萄酒、蜂蜜酒及酒糟,分別有怡情養性、美容養顏及促進新陳代謝功效。
記者:梁麗兒
酒療歷史可追溯至遠古時代,古人將吃不完的野果貯存,但因無法保鮮,令野果發酵及釋出香味,成為發酵釀酒的雛形。其後發明了野果釀酒、穀物釀酒,至後來的配製藥酒。中醫認為酒性溫,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功效,主治風寒痹痛,胸痹心痛等。
党毅表示,中國的黃酒、啤酒與葡萄酒並稱為世界三大古酒。黃酒、即米酒,由穀物如大米、黍米釀製,常見如紹興酒、花雕酒及糯米酒等。黃酒有通血脈、養脾氣等功效。冬天飲黃酒更有活血祛寒、通經活絡、養血氣及暖胃避寒作用,可禦寒防感冒,有消食化積及鎮靜作用,烹調羊肉、鮮魚時加入黃酒可去腥味及增加食物鮮味。黃酒適宜溫飲,有助發揮功效。市民可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
體虛痰濕人士不宜
酒療要視乎個人體質及症狀,故「飲錯酒猶如吃錯藥一樣」會對身體帶來影響。她表示,桂圓酒適合血虛人士,桂圓有補心脾、益氣血等功效。適用於思慮傷脾、失眠、心悸或病後體虛等症狀。桂圓為溫熱食物,內有痰火或陰虛火旺者忌食。紹興酒可溫養脾胃,適合陽虛人士飲用,如出現手腳發冷、怕凍等症狀。此外,滋補酒如冬蟲草酒、五加皮酒;活血化瘀酒如田七補酒、紅花酒;風濕止痛藥酒、至寶三鞭補酒等分別抗風濕和補腎壯陽,都各有功效,不宜胡亂飲,宜先諮詢中醫師。
港人工時長、休息不足,加上飲食生活習慣差。党毅推介白葡萄酒有助減壓怡情,令人放鬆。蜂蜜則可補中潤燥,製成蜂蜜酒更具營養價值,包括保健美容、滋補強體,長期飲用能促進睡眠和新陳代謝,適合有神經衰弱、失眠及高血壓人士飲用。
酒糟,即酒釀、醪糟,在港常見如酒釀丸子或酒釀湯丸等中式糖水。酒糟是由糯米飯加入酒麴(即由米和食用真菌製成)發酵而成,在四川、北京及雲南等地甚受歡迎。她說,酒糟有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補血養顏、舒筋活絡、延年益壽的功效,適合產婦血瘀、腰背痠痛、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及體弱人士進食。
党毅稱,市民飲藥酒或一般飲用酒要適量,藥酒雖好但只宜每日1至2次,每次10至20毫升,不可長期飲用。體質虛弱、濕熱及痰濕人士都不宜飲酒,胃病患者也不適合。
各類酒療效
黃酒如紹興酒︰活血祛寒、通經活絡
果酒如藍莓酒︰美容健體、含豐富營養
山楂酒︰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青梅酒︰清熱解暑、生津和胃
葡萄酒︰有益 心臟、減壓怡情
白酒如高粱白酒︰活血通脈、禦寒提神
蜂蜜酒︰美容養顏、補益滋養
清 酒︰促進血液循環、抗衰老
蛇 酒︰祛風活絡、滋陰壯陽
酒 糟︰補血養顏、舒筋活絡
資料來源:浸大中醫藥學院党毅博士
酒糟推介—薏苡仁醪
材料︰100克生薏仁米、500克糯米及15克酒麴(若酒麴是塊狀要弄碎)
製法︰將生薏仁米加適量水煮成粥,另將糯米煮成飯。兩者攪拌,待冷,再加入酒麴,發酵成酒釀。發酵時要注意保溫在30至35℃,可放在恒溫鍋內。發酵時間約4至5日
注意︰貯存器皿要保持潔淨,不能有油,以防發霉變質
功效︰健脾胃、去風濕、強筋骨,尤其適合風濕性關節炎病人
用法︰宜每日適量服用,孕婦及津枯便秘人士忌服
資料來源:浸大中醫藥學院党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