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肆洗碗工人短缺,即使逾萬元高薪聘用也難求一人,但這份被視為厭惡性的工作,卻是戒毒康復人士重投社會的踏腳石。社企「新生中央洗碗服務」予更生人士工場實習機會,先上一課社會先修班。
今年8月民政事務總處撥款資助戒毒機構「方舟行動」,雙方共投入約120萬港元成立新生中央洗碗服務,餐廳將洗碗工作外判工場,工場主管梁Sir指洗碗工作是過渡期,讓已戒毒者重新適應社會,「即使佢哋喺戒毒村表現得好好,出到去未必承受到咁大壓力」。
社企盼回本後可發工資
他說經營初期一個月僅數千元生意,後來靠宣傳及客戶推介,目前已收支平衡,開業三個月已有七間餐廳客戶,每日需清洗約160箱、共1,000多隻碗碟。他指現時大部份員工是無薪,希望回本後每個員工可發放最低工資。
偉均15歲開始接觸毒品,曾因販毒而先後被判監兩年及八個月。出獄不久,又再沾染毒品,直至一個朋友成功戒毒,勸喻他一起戒毒,「其實佢就係當年邀請我一齊試(毒品)嗰個」。初時戒毒村職員叫他去洗碗,他反稱「唔好玩我喇」,後來才習慣。他坦言自己並非心如止水,與毒癮斬根,「送貨去到以前嘅地方,都會有衝動,但做嘢時就會專心,人最重要有寄託」。
阿邦去年被法庭判入戒毒村,本月中刑滿後自願留在洗碗工場,訓練耐性,「以前少少辛苦就唔做,𠵱家只想做好件事,未有信心(完全戒毒)前都唔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