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100條毛 - 畢明

孫悟空的100條毛 - 畢明

由老毛到100毛的毛躁。你懂的。
你懂的話證明你青春。至少思想年輕,腦袋活潑,觸覺貼市,享受無聊,無懼低能,擁抱反叛,堅持好學。那因為年輕而百無禁忌的時代,就是莽撞也可愛。
香港沒有階級鬥爭,有代溝蒼涼。
香港現在由一個離地政府和一堆離地權力經紀,向後生仔女兜售香港的未來,販賣有毒的普選,你呃人到氣短,大佬,唔該你啦,你明唔明你哋好out㗎。王維基說「現今的政府,很難找到一個真正了解年輕人的官員」,問他們有看《100毛》、知道《100毛》嗎?等同摑醒一班懵丙唔知米貴,不知民情脈象。肯肯定,政府三大當家,老梁老林(鄭)老曾,以至老董心裏面嗰條梁錦松,都唔知什麼是《100毛》。而他們都在說年輕人的事。
一個中產離地是個人的事,一個政府離地是所有人的惡夢,好惡嗰隻。硬食離地政府的無間夢魘是你傳民意WhatsApp給它,一世都不會得到雙藍剔。
每個年代都有一本劃時代年輕人雜誌,香港由以前的《好時代》、《Yes!》、《amoeba》、《壹本便利》、《milk》到如今的《100毛》,都在為香港的一代年輕人找身份找熱愛找認同找潮流找無聊找生活找趣味找社會角色。是時代的注腳。
中國人由老毛收集紅小兵對權力的盲目膜拜,走到今日電影講述第5次元的年頭,還來家長管治給後生仔女嗟來的自由人權,落後脫節到冇朋友,我這個70後的中年都唔buy啦。
嚴重地覺得香港不懂愛惜年輕人。《100毛》初出版,我讚它的潛質讚它的內容讚它的反應快,廣告人中傳媒人中不少不以為然,嘴臉的不認同還有點不屑,給我兜面擲來一個「有冇攪錯」的眼神。除了在廣告客戶中推介和讚賞,我說它賤格過癮地道聰明靈變,更叫他們看邁克專欄對這雜誌的妙筆舌燦,並暗中為他們的長進打氣。(以下是真實對白)「你唔覺得《100毛》好無聊咩?」「覺,無聊得好笑又間中言之有物你估好易呀?你年輕時好有聊,係郭靖守襄陽城為國為民呀?」《100毛》可能是全港做雜誌封面最具創意和觸覺的,每一期都有心思,是令人有購買欲和會心賤笑的封面,不像報檔一地的千面一律。盡情娛樂,不避政治,緊貼民情,冇大冇細有紋有路就是《100毛》。屬於最新型號集高登快感與面書奇情於一身的嬉笑戇罵。
這裏嚴重缺乏提拔文化,一船年輕人被一竹權力之篙打成廢青。
有一種優越,叫變態地讓後輩在自己身後食塵。還有幸災樂禍的快感。有種人生成一雙職業白鴿眼,長期在事業賽道上欺凌,慣性指手劃腳。有些人,盡情地瞧不起年輕人,卻不知那是一種非常老態兼老土的行為。令人很毛躁。
我認得那種自以為是的面口,不論很多人用幾多成功的光環和歡樂滿東華式慈善來包裝自己,香港以至世界很多生於1946至1964的baby boomers,現年50至68歲的香港精英,就是這種技安,這種哥斯拉,這種「精英」,踐踏着這個城市。區家麟在他的blog說「這種六十歲前後的香港人,佔領各種公職、大機構、專業組織的高位,他們生於安穩的香港,受惠於殖民統治,享受過高等教育,讀完書,成為專業人士,出身時,是七十年代末……搭上順風車,爬得快……不是因為特別醒,並非智慧特別過人,只是因為全中國就只有這群年輕人讀過書,他們沒有對手、沒有競爭,又適逢改革開放,極需人才資金。這一代人,權錢兩得,扶搖直上」,就是陳冠中說的他們「前頭沒有人」,其實左右隔籬都冇。「受惠於香港的黃金年代、受惠於中國的落後愚昧、受惠於十年文革無人讀書,然後,覺得這個香港是他們自己開創的」,這種「很梁振英的精英」:傲慢、離地、脫節。認為年輕人爬不向上是抵死,無能,不像他精刮。很風涼刻薄。
獅子山下精神有提拔和義助之風,baby boomers精英卻很不喜歡讓新人上位,遑論幫新人成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self-made的,為什麼要幫你。我覺得有大志的年輕人都不恨你幫,但不幫忙,也無需放地雷、封死路、設狙擊手吧。中國醬缸文化之外,最核心我想是「五指山威權」和「孫悟空宿命」DNA,任你有幾多條毛,都休想造次。《滿城盡帶黃金甲》式父權覺得「我不給,你不能拿」,死不進化。但今日,是命運自創,不是誰給的路,《100毛》的毛孩,走的是自己的路,就是會錯,自己學錯。
世上最需要基因改造的是中國人,還路給下一代、下兩代、下三代人吧,我甚至認為借膊頭借經驗借名氣,唔使還,讓他們高飛,是應有之義和氣概,應該成為文化。美國由NBA籃球到一些企業文化,都有傳承之賢,江山代有人才出,品牌才永遠年輕,那叫可持續性。
錢鍾書先生說對於一些距離大的小輩,年紀大是尊嚴,可以賣老,但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年紀不但非優勢,還得「趕着他們學少」,年長得不多,反而是吃虧。但香港是最有權「最有尊嚴」的,不讓年輕人出頭,你們是否要反省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