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萊號」(Philae),稍息吧!歐洲航天局(ESA)的彗星登陸器上周三登陸67P「楚留莫夫─格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惟落點陽光不足,太陽能電池未能正常充電。但「菲萊號」終完成基本任務,包括鑽探取樣,並趕在耗光基本電池電力前,前天(周五)將數據盡數傳回,暫時功成身退,進入休眠狀態。
ESA人員代「菲萊號」發推文向母船、「羅塞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說:「我有點累了。你接到全部數據了嗎?我也許要打個盹……」「羅塞塔號」「回覆」說:「沒問題的,菲萊,我暫時接手了。好好歇歇吧……」
ESA指,「菲萊號」和所負載的十種儀器,由着陸開始持續工作了三天,完成一系列探測彗星密度、溫度、成份及氣圈等基本任務,在香港時間昨晨5時半將數據全部傳回母船再轉送地球。隨後「菲萊號」所有儀器和大部份系統「進入閒置模式」。ESA發聲明說:「在陷入靜默前,登陸器成功將收集到的數據傳送出去。」
待吸收陽光充電
「菲萊號」跟母船每天有兩次通訊窗口,科學家一度擔心「菲萊號」的電力甚至不足以挺到前晚長約三小時的通訊窗口,因此都很驚喜;而且「菲萊號」不只完成鑽入彗星25厘米成功取樣的創舉,更利用鑽探動作令登陸器輕微轉向35度,讓較大的一塊太陽能板盡量增加吸收陽光;儘管這項調整不足以讓電池在短期內蓄到大量電力。「電池並非完全沒電,但不夠中央電腦起動。」在控制中心的登陸計劃經理烏拉麥茨說:「『菲萊號』明天(香港周六傍晚通訊窗口)跟我們聯絡的機會非常非常小。」
最後ESA果然未再收到「菲萊號」訊息,但「菲萊號」未必就此長眠宇宙,隨着67P彗星日益接近太陽,「菲萊號」的太陽能板可吸收到更強陽光,有機會儲夠電力重新啟動電腦,惟熱力亦會影響「菲萊號」運作;科學家原本就估計,「菲萊號」在明年3月後,將因為太熱而停止運作。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