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B在佔領區「蹲點」,得到一個印象係年青人認為人人有居住權,香港樓價太貴,令年青人對於買樓一事,幾近絕望,覺得成世都會係無殼蝸牛,家無恒產,輸無可輸,同「不合公義」嘅特區政府死過,並無機會成本。
梁錦松在團結香港基金會成立儀式上發言,有提及年青人買樓難呢一點,梁振英喺佢嘅網誌推銷新居屋發售,亦講及青年人買樓,乘機大嘆香港搵地起樓難(因各區都有人士反對在當區興建公屋,保育環保人士反對發展新界東北),呢兩位重量級人物嘅「人人有屋住」論點,與財務B訪查所得,並無不同。
香港愛與倫敦紐約並稱紐倫港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倫敦紐約嘅財富不均情況,與香港冇乜大差別,倫敦紐約(主要係曼赫頓)嘅樓價又係貴到飛起,此兩大城市又如何解決年青人上樓難嘅問題?十年前肥仔K在倫敦讀碩士之時,樓價冇依家咁貴,但學生租樓住已經付出好高租金,兩睡房單位嘅每星期租金係450英鎊,佢去一間學生宿舍大樓租一間有獨立廁所嘅大房(約兩百呎)與家姐同住,月租一千鎊,帶佢去租房嘅房地產經紀話:「我地英國人住唔起倫敦,我每朝返工要坐個半鐘頭火車。」
曼赫頓亦如是,小YY在紐約大酒店工作時,為方便及安全計,係要住在曼赫頓,每月薪水交完租,工會月費及預扣稅後,已經所餘無幾,所以好計較收貼士。
紐約倫敦以至在東京工作嘅美英日年青人,極大多數住在市區以外,每日坐火車地鐵個幾兩個小時返工,以香港路程計,相等於要住上深圳、東莞常平。不過呢,當今本港年青人本土意識濃厚,抗拒中港融合,邊度肯北上居住,每日回港上班呀?最遠咪去到新界東北,如果反對開發無效嘅話。世界科技之都,矽谷嘅租金又係好貴,樓價屬豪宅級,唔係蘋果、Google啲幸運兒(有認股權嗰班),難以負擔。三藩市租金高昂,不在話下,市政府幾十年來保護租客實行嚴格租金管制,結果益咗邊個?就係五六十歲嘅「老三藩市」人,年青人無緣享受(因老租客點都唔搬)。睇完外國經驗,香港可以點?左丁山諗唔通,聰明人如梁錦松,如果要有所作為,一定要「迎難而上」,諗掂如何解決青年人住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