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婦兩度人工授精失敗

33歲婦兩度人工授精失敗

【本報訊】現年33歲的楊太與丈夫結婚兩年,但仍然未有「好消息」,每逢大時大節便被親友問「幾時生?」令楊生楊太感到壓力。

AMH值低影響懷孕

楊氏夫婦一年多前因不育求診中西醫,今年1月及3月更分別在私院進行宮腔內人工授精(IUI)但失敗。楊太排期預約明年到公院進行體外受精(IVF),希望最終能順利「陀B」。
楊太表示:「夫家屋企當中剩番我哋未生,每逢過農曆新年,就會被人問『幾時生?』」檢查顯示,楊太的AMH值(抗穆勒氏賀爾蒙)較低,顯示卵巢功能較差、其丈夫的精子形態也不合格,故影響懷孕。
她透露,之前用了約3萬元進行兩次IUI療程,但未能成功,感到十分失望。現時與丈夫定期求診中醫,以調理身體,希望增加日後人工受孕的機會,並提醒身邊朋友「有仔趁嫩生」。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表示,在中醫角度,25至35歲是女性懷孕黃金期,但體質太燥熱、寒底或承受太大壓力,都增加不育風險。臨床上越來越多30多歲夫婦,因婚後數年仍未懷孕而求診。曾接獲一名45歲女子因多囊卵巢症不育,同時求診中西醫,包括進行體外受精10次也失敗,最後寧願領養兒童。
彭明慧續稱,近年港人傾向遲婚、遲生育,都會影響不育治療的效果。「港人遲結婚,結咗婚又要避孕,唔係即刻生仔。到想生仔嘅時間,先發現原來有不育問題,其實太遲睇醫生,都會影響日後懷孕嘅機會。」她呼籲有計劃懷孕的夫婦,應及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