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鬆手」 力吸資金活化A股滬港通免收增值稅

中央「鬆手」 力吸資金活化A股
滬港通免收增值稅

【本報訊】滬港通稅務問題終在開通前兩日揭盅。內地股民通過港股通南下,將可獲免收三年資本增值稅;至於投資者經滬股通北上買A股,除亦享免收資本增值稅外,更未有列明免收年期。

記者:吳永強 黃尹華 黃佩琳

有分析認為,內地在稅務上「鬆手」將有利滬港通交投,至於滬股通的稅收條文字眼明顯較港股通寬鬆,顯示內地有意吸引更多外來資金活化A股。
中國財政部、中國稅務總局及中證監在昨日發出聯合公告,為滬港通一直懸而未決的稅收問題作出釐清,為在下周一(17日)開動的滬港通掃除最後障礙。當中內地人經港股通投資港股,將可在下周一至2017年11月16日的三年期限內免收資本增值稅。而港人及海外投資者經滬股通投資滬股則獲「暫免徵」資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營業稅,不過紅利稅則仍要繼續繳交。

內地當局在稅務上「鬆手」,將有利滬港通交投。 資料圖片

內地人南下 免收三年

安永亞太區金融服務稅務合夥人何耀波認為內地釐清滬港通稅收,將為滬港通帶來正面的訊息。他指出現時公佈的稅收制度,「同市場希望見到的情況好脗合」,但他認為港人北上買A股免收資本增值稅,未有與內地人南下買港股般設有三年限期較市場原先的預期寬鬆,將有助加強投資者北上的信心,「有穩定性,投資信心會大啲!」不過,對於「暫免徵」是否意味會永久免徵稅,他則表示「好難猜測,內地的政策一般都唔會講到好實在,可能留番少少空間畀自己走棧。」

同時釐清QFII及RQFII

對於今次免徵資本增值稅,財政部等解釋指主要由於滬港通屬試點階段,免稅主要為了吸引內地人南下投資,推動滬港通的發展,惟未來會根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和開放的整體情況再作檢討。
至於免除港人及外地投資者繳稅,則主要考慮到本地投資者為減輕納稅人和稅務當局的執行成本,故決定暫時免稅。
內地今次亦同時釐清QFII及RQFII投資股票的稅務問題,將會免收通過QFII及RQFII投資A股產生的資本增值稅。有基金經理認為,今次內地雙管齊下,同時免收滬港通、QFII及RQFII投資股票的資本增值稅,「營運成本有得計清計楚,點都會放心啲投資A股,點都會引到多啲資金打救A股。」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認為,免徵資本增值稅將帶動兩地市場在滬港通下的交投,亦證明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滬港通。署理財政司司長陳家強則指,「有助提供清晰的投資環境給市場及投資者,有利於滬港通順利推行。」
另外,中證監昨亦就滬港通下進行配股作出解釋,兩地股民均可參與配股,但由於技術系統原因,滬港通初期,內地投資者未能參加港股的額外配股。
不過,在滬港通的配股原則下,香港證監會對內地公司進行配股的把關明顯較嚴。內地公司進行配股,需獲本港證監會審核及發出「原則同意授權函」;而本地上市公司申請配股時,中證監只會基於香港當局的核准意見和結論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