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陸點日照不足 太陽電池板損毀彗星探測器面臨斷電

着陸點日照不足 太陽電池板損毀
彗星探測器面臨斷電

歐洲航天局(ESA)的「羅塞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前日(周三)成功將着陸器「菲萊號」(Philae)登陸在距離地球5億公里以外的彗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降落在彗星進行實地勘探。可是「菲萊號」落點在懸崖邊緣陰暗處,日照不多,或只能撐30小時就會電力耗盡。

「菲萊號」着陸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後,ESA控制中心人員非常興奮,局長多爾丹更說:「人類文明邁出巨大一步。」

歐洲航天局發放「菲萊號」成功登陸彗星後的相片。

魚叉失靈或飄進太空

當「菲萊號」昨天傳回首批照片,控制中心人員都憂心忡忡,因為它着陸時出了問題,輔助着陸器抓緊彗星表面的魚叉未能正常運作,以致它反彈了兩次,即着陸了三次,最後跌落一處洞穴,距離懸崖邊緣只有幾米,而且處於「長久陰暗」位置,兩隻腳落地,另一隻腳凌空,令人擔心它可能會飄進太空。
但「菲萊號」當前最大危機是接觸日照時間不足,電池只能撐30小時,而太陽電池板或已損毀,在過去12小時只獲日照90分鐘。工作人員嘗試調整它的太陽能電池板位置,倘失敗,它最終會因電力耗盡而無法運作。若「菲萊號」電力沒問題,身懷十大觀測儀器的它,將會在67P彗星表面採集樣本,並就地進行實驗,包括進行鑽探和採集彗星內部的物質做化學分析,有助解開彗星、宇宙星體以至生命源起之謎。
這次彗星之旅歷時逾10年飛了64億公里,斥13億歐元(125億港元),「羅塞塔號」2004年升空,直至今年8月到達彗星,在前日向67P彗星表面投放「菲萊號」。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