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日前狠批銷監局監管不力,後者昨日突開記招作回應,局方專員馮建業強調,每星期都有將調查個案交予律政司,並透露調查個案類型中,主要圍繞樓書、廣告、失實陳述及虛假資料等,但以個案進入司法程序為由,不便透露實際的立案調查及檢控數字,自嘲「交咗好多都唔等於做咗好多嘢」。
不會干預賣樓手法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專員馮建業昨日表明,不認為消委會的批評對局方不公平,亦會詳細研究及考慮其建議,但直指條例立法過程已討論一段時間,故對應否修訂條例屬「言之尚早」,換句話說即是意見接受,行為照舊。
馮建業又指,條例實施一年多,發展商初期的技術犯規如樓書的錯誤,到現時開始在銷售安排及廣告宣傳上有更多「創意」,他認為發展商經常修改價單的行為不值得鼓勵,不過直言不會干預賣方的賣樓手法,有關事項不屬於局方及條例上的監管範圍。
對於年多以來零檢控的問題,馮建業解釋,由於一般交由律政司的懷疑違規個案,調查需時由幾個月至一年不等,而律政司亦要需時進行調查,而且局方收到投訴後,不時要面對投訴對象不清晰的難題。此外,他續稱,向傳媒披露部份違規的資料並非執法行動,而屬教育公眾工作的一部份,亦認同消委會所指需加強對公眾教育工作。
對於殺定5%過多、冷靜期五天過短及同步銷售等問題,馮建業認為,消委會的報告中,有關議題的意見並非一面倒,反映各方持份者有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