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彈攻勢下,中國可謂今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的贏家。其中一個重大突破,就是被美國阻撓8年之久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終獲啟動。中國要抗衡美國圍堵,亞太自貿區建設是未來重要戰場,而為增加談判籌碼,國內的自貿區建設勢必提速。上海、天津、粵港澳自貿區的原意,是作為內地進一步改革開發的試點,現被賦予外交戰略層面意義,更增份量,在未來數年內,是投資者不容錯過的尋寶主題。
由於世貿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另起爐灶,推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覆蓋亞太地區12個主要經濟體,但就刻意避開中國。為化解美國圍堵, 2006年起中國開始推動亞太自貿區,但一直未獲APEC認同。中國今次取得突破來之不易,除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外,還集資發起亞洲投行,在主場優勢下,終於打動部分APEC成員國轉軚支援。
自貿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如亞太自貿區或TPP之類的國際自貿區(FT-Area),另一種則是如上海自貿區的國內自貿區(FT-Zone)。商務部之前介紹,中國正籌備18個國內自貿區,以推動整個自貿區戰略。國際貿易談判向來曠日持久,有學者預計,亞太自貿區啟程後,兩三年後才有望進入正式談判。在此期間,國內自貿區除了會提速外,可能會獲得更多政策傾斜,不斷有新花款,成為投資市場關注的焦點。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