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里巴巴雙十一戰績彪炳,刺激股價日前創119.6美元新高,市值高達2,937億美元,超越實體經濟零售大哥沃爾瑪的2,560億美元,集團靈魂人物、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接受訪問時卻坦言,全球互聯網充斥泡沫,「有些公司應該有泡沫,有些公司不應該有」,特別提到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價格正醞釀泡沫,不諱言指市場對未來過於樂觀。
記者:馮健鏗杭州 石永樂香港報道
阿里9月19日以68美元招股價上市,不足兩個月累升近76%,阿里上市關鍵人物、精於投資及財務的蔡崇信指出,現今互聯網公司有利潤支撐業績,泡沫猶存,但尚未出現非常巨大的泡沫,他仍對互聯網的未來感樂觀,會尋求具潛力的創業公司,作少數股權投資,建造阿里生態圈;他指出,未來阿里巴巴的增長點,在於增加中國電子商貿滲透率,發展農村的電商市場,指城市現只有約三分之一人口進行網購,而農村更只有約9%人口進行網上購物。
「微信聊天客志不在購物」
一直併購不斷的阿里巴巴,被問到未來併購大計,蔡崇信不願「劇透」,坦言恐被競爭對手搶得先機,但形容收購對象能提升用戶忠誠度、用戶體驗,又重申會善用阿里引以為傲的龐大數據,繼續深入了解買家喜好,及力谷流動收入。
而談到與阿里鬥得難分難解的騰訊(700),蔡崇信似乎不以為然,不擔心騰訊龐大的用戶人數能威脅阿里,形容以一般微信聊天的用戶根本志不在購物,揶揄騰訊硬推電子商貿實在非常吃力,「不是看數量,而是看用戶質量」。至於早前傳聞阿里會收購魅族,蔡崇信解畫指,一定不會考慮收購手機公司,因已經與多間公司合作推出內置自家作業系統Yun3.0的手機,「有一點多此一舉」。
今年雙十一僅花13個多小時便打破去年銷售紀錄,蔡崇信認為,主要是阿里夠包容,具備互聯網精神,願意開放資源予商家、物流商等,「自己做零售是撐不住的?今天很多競爭對手做電商,只是將實體版本搬到網上,沒有互聯網的包容精神」,再加上阿里擁有領先的技術,令集團未來可擴展空間大大增加。
睇好南韓 擬引入更多內容
展望國際市場,蔡崇信大讚南韓,稱阿里非常看好韓國市場,「韓國在80年代出口很多產品,但現在出口的是文化,是非常了不起」,指K-pop在中國甚受歡迎,而隨着內地娛樂發展迅速,未來擬從韓國引入更多內容,配合阿里的娛樂大計;台灣出生的蔡崇信另提到自己家鄉,稱台灣企業應好好考慮轉型專攻中國市場,而非其他海外市場,坦言阿里十分歡迎台灣公司加入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