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姐你好,我是大學一年級生,在學業方面問題不大,但因人際問題令我苦惱不已,特地請教。
「人們常說人應該擴大自己社交圈子,但假若我性格慢熱、不喜愛群體生活,這是『錯』嗎?需要改變嗎?有別於『說話刻毒』、『自我中心』等等會影響其他人的性格,假若只是不愛『埋堆』,這是不成熟的表現嗎?我在中學時也不是活躍外向的人,常與三兩知己聚在一起,因此已多番被老師抨擊我被動的性格不可取,但我還是對此存疑,覺得我應該做回自己,不要勉強表現出外向的性格。
「可是自升上大學,慢熱好像是『死症』,因大學的課堂不像中學般令同學們朝夕相處,同學都是下課後迅速離開,因此令我很難認識交心朋友。在功課分組的群體中,我雖已嘗試突破自己,隱藏起自己慢熱的一面,在群體中多發言,然而卻常被嫌我不夠活躍、說話悶蛋。
「我覺得和他們很不合,常常寧願自己一個人。這是不成熟嗎?我應該盡努力嘗試與他們相處,還是合則來不合則去?為了有所謂『正常社交』而勉強自己強顏歡笑、扮作活潑外向能言善道,會不會是虛假的表現?」
老老實實,我真的有想過扮收不到不答就算,因為即使答了,你根本聽不入耳,我真的很疲累了。你的情況、問題,不只是你一個人有,你的同輩尤其是讀書叻的一群個個不遑多讓,不怕得罪講句,確實高分低能!即是只識考試,人情世故完全不懂所有不識做人。
你絕對有權選擇做自己,但出得來見人,最基本的禮貌應該要有;讀書求學問,最基本的學習態度應該要有。中學被老師提點,你一概視為抨擊,依然堅持我行我素拒絕接受意見。可見你有幾主觀任性。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