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維權 人民充權(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建制維權 人民充權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在內地,當「維權」律師,隨時有身陷囹圄的危險;在香港,當「人權」律師,隨時會被尊崇為人民英雄。香港不需要維權律師,因為香港的律師有清晰的人權法律和法制可依;內地需要維權律師,因為內地的律師只能倚靠個人鍥而不捨的努力和犧牲精神,才能為客戶爭取一丁點的應有人權。不過,香港也有為數不少的「維權人士」,在全力維護自己及所屬團體的既得及最大權益。
內地的維權律師及市民,致力爭取和維護的是基本人權和公民權利,香港的「維權人士」,致力爭取和維護的卻是各種形式的特權和霸權。香港的建制派要維護的,是他們緊握和享受已久的政治特權,香港的財閥要維護的,是他們現有和覷覦已久的金權和商機。中國是一黨專政,所以中央必須維護一黨的控制權,任何挑戰一黨專政的行為和言論,都會被視為分權、奪權的叛國行為。
香港的建制派以至特區政府為了維護個人及集團的利益,自然全面響應支持中央一黨專政的「維權」方針和政策,出錢出力同心同德在香港推行愛國愛黨教育,希望這個「維權」行動不單能證明個人對祖國的忠誠,更可惠及自己所擁有的金權及政權特權。
這個「維權」的大聯盟,九七回歸之後行事更為高調明顯,因為中央需要更積極收編,以確保兩制變回一國能順利(甚至提早)及成功完成。
廿三條立法的不成功,令這個回歸過程出現了波折,直選特首及立法會的承諾無法不一拖再拖;曾蔭權對推動政改的決心和承擔差強人意,遂令梁振英的強硬路線能脫穎而出,以爆冷姿態把唐英年到手的特首寶座奪走。梁振英對中央的「維權」承諾,盡顯於他對異見者及反對派的態度及手法,令現有的持份者不單被迫聯合還抗,更促使了更多年輕的持份者挺身而出。由於2017年特首普選如箭在弦,為了確保不容有失,因此特區政府一定不想有更多新持份者的加入,且不斷「充權」至無法操控的地步。
特區政府對政改的「備戰」本有充裕時間。專家及意見領袖對普選特首的接納程度亦只與一般市民無異(因有《基本法》為根據),通過法案最大的阻力理應只是政黨和立法會的激進派,誰也想不到因為戴耀廷的「靈光一閃」,搞出個一坐便不肯走的大頭佛,把原來的「維權」部署給徹底打亂甚至是舉步維艱。
學聯近年本已淡出(李成康挾港大百周年事件名氣也無大作為),學民羽毛未豐,國教一役始令黃之鋒與學民小將聲譽鵲起,佔中再為雙學提供充權最佳機會,最後甚至取而代之,這個發展亦是過去一年沒有人能預見的「時勢使然」。最有趣的是,佔中三子計劃的佔中行動,與特區政府的光明頂行動同屬「從未執行即已放棄」。戴耀廷花了一年時間籌備,所有步驟事先張揚,警方按照他的部署全面戒備,本以為萬無一失,雙方亦以為不會搞出甚麼苗頭,因為大部份香港人對佔中行為毫不熟悉亦不以為然。然而天意弄人,9月26日的罷課集會,因為黃之鋒等人佔據公民廣場而被捕,引來不少市民留守聲援,其後更因施放催淚氣體而變成全民運動,令加入「充權」的群體越來越多,「充權」的方式亦越來越令人目不暇給,發放的力量與能量亦越來越大。
在「維權集團」的眼中,無權變有權的人越多,奪權成功機會越大,如今金鐘、旺角與銅鑼灣變成了「充權基地」,不單方便更多人加入充權壯大自己,更成為國際矚目焦點,為中央與特區政府添煩添亂,加上「充權」的創意與花式不斷推陳出新,令維權工作完全處於被動,甚至是不斷倒退,所以警方的緩兵之計,絕對不可能長期維持,必須將市民的不滿能不斷化為對佔領者的壓力,令留守者自動撤退為止。
梁錦松最近多番向佔領運動的學生示好,知道每一次衝突都可能變成另一個「充權」的機會,令反政府群體的能量不斷壯大,問責團隊工作則越來越困難,法庭及警察執法也更舉步維艱。中央就算真心支持梁振英及建制派,但佔領運動一日不和平撤退,中央及特區政府與民為敵的印象不易抹去,因此如今壓力最大、進退兩難的應是梁特首自己。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