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梁唱戲(自由撰稿人 朱小謙) - 朱小謙

董梁唱戲
(自由撰稿人 朱小謙) - 朱小謙

董建華昨日急步跑上「團結香港基金」舞台的階梯,腳不痛了。
誰都不會相信董2005年下台是因為腳痛,就算以政協副主席的華麗外衣包裝,也不能掩飾他無法管理好香港的缺失。
董建華的罪,除了八萬五房屋政策製造了空前負資產、沙士期間疾呼「一個人都唔可以俾佢死」結果香港死了三百人、向中央拍心口推行二十三條結果引發五十萬市民上街大遊行……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的不濟,改變了香港的自治高度,由北京曾經提醒各機關不得干預香港事務,到「被迫」出手,到最後,「高度自治」在領導人的演辭裏「湮滅」了。
誠懇的老臉,語重心長的模樣,一腔中國好的熱血,帶着光宗耀祖的虛榮,一筆又一筆的糊塗賬混賬甚至血賬,這是董建華的寫照,也是中南海慧眼乃能見的結果。
更嚴格來說,董最終下台應該檢討的是北京對香港事務的認知,這就關係到用人政策的方略。
昨日看見台上熟悉的臉孔神態語調話題,不難回憶當年片段,再看台下官貴雲集,似是上演前朝大回魂。董說,成立智庫目的是為政府培養政治人才和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短期目標是要解決政改爭議。香港人由董和董班子過往的政績判斷,這一個組織可以搞出甚麼?或者就只能在敗處加大力度。
董梁原一伙,挾國家領導人之名施回馬槍的前特首,算助徒弟一臂之力(或另有圖謀),雖說兩個失敗者合作,結果不一定失敗,但由此二人唱戲,香港人不會有期望了。
現實似乎反映了北京乏人,這正正根本問題所在,由始至終不承認不懂香港,又怎會政策得宜,用人得當呢?

朱小謙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