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任期釀民生浩劫

八年任期釀民生浩劫

【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和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團結香港基金會」致辭中誓要「打救青年人」,提出要加強專上教育和職業訓練,加大投資力度,將香港建設成為創新、創意及創業中心。拒絕遺忘的港人,不禁想起「老董」在任特首期間,曾為樓市、民生帶來連場浩劫。
董建華在任特首八年期間,先後強推母語教學、教育改革,結果本港學生英語能力下降。其任內經濟不景,青少年失業率飆升,為拖延「雙失」青年問題,董大搞學費高昂的副學士,結果不少青年人剛畢業已欠債。今天董、梁「關顧」年輕人未能置業的問題,但其實董在位時,每年建屋八萬五建屋的大計,間接造成負資產和屏風樓問題。
「老董」昨為年輕人提供「出路」,指本港需高端科技和創新的經濟活動,將香港建設成為創新、創意及創業的社會。他又指,隨着內地財富增加,對藝術品市場、名廚、美食等消費的需求會急速提升,可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和創業的機會。

董建華在任特首時,曾為樓市、民生帶來連場浩劫。

多項「高大空」無法兌現

其實他任特首時,也曾提出多項「高大空」發展,如數碼港、中藥港等,結果數碼港變成地產項目,其餘發展都「不存在」。 梁錦松則建議政府和地產商研究在私人地產發展中向年輕人置業傾斜。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董及梁的建議只屬概念性,並無新意,「六七暴動時都已經提出過」。他直指董為首的建制派以為青少年參與佔中,是因為向上流及置業問題「發窮惡」所致,「我認為最核心問題係香港政治同決策制度不公平,社會傾斜某方面,令青少年不滿,要追求公平公正嘅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