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多嫵媚 - 邁克

青山多嫵媚 - 邁克

飛來飛去看演出,老是被當作怪物,驚叫「什麼?搭十小時飛機只為一場《紅鬃烈馬》?」算客氣了,更極端的例子是翻白眼後急急走避,就像戲蟲和伊波拉病人一樣,會不動聲色把病毒傳開去,一個不小心吸入錯誤的空氣,明天輪到無辜的他不聽崑曲睡不着覺。天地良心,我絕對不認為自己病入膏肓,如果專程去一趟米蘭購買今季的阿曼尼份屬正常,遠赴紐約參加馬拉松值得鼓勵,為什麼誠心誠意跑到倫敦欣賞卡洛斯阿科斯達跳《瑪儂》,就合該默默忍受生張熟魏的冷嘲熱諷?日本人稱現場演出為「生舞台」,名詞彌漫活在當下的快意,微妙點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相見歡的矜貴,子非魚,實在沒必要站在高地指口篤鼻。
或者你會說,舟車勞頓太不合化算,既然居住在一線大城市,還擔心世界各地的戲班子不自動送上門麼?然後對症下藥舉個生勾勾的例子:嗱嗱嗱,閣下歷年穿山越嶺去台北追于魁智,現在巴黎也有得看了,不為加加埋埋浪費掉的巨額盤川心痛嗎?啊哈,條數若果可以計得如此清楚,我早就改行當會計師了,怎會蹲在報屁股為五斗米搔首弄姿?而且看戲環境非常重要,就算邀得歌舞伎名角到寒舍唱堂會又如何,出場缺乏花道,「見得」沒有此起彼落的喝采,根本不是那回事。這次京劇院在撒特里劇院演《白蛇傳》,某程度上簡直陰溝翻船,鬼佬沒有掛小蜜蜂習慣,不懂得正確調教先進音響系統,整晚有大半時候聽不清字,其「落伍」說出來笑壞中國人──他們兩年一度的中國戲曲節乾脆斬腳趾避沙蟲,不准參加者借助傳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