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鬧市穿梭,偶爾會碰見穿上寫着「訓練中」紅背心的導盲犬,乖乖地緊貼着主人。現時香港的導盲犬全是從海外遠赴而來,為視障人士服務。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打算在下月聖誕為兩隻導盲犬配種,孕育首隻在港出生的導盲犬BB。
記者:黃靜薇
今次兩隻被選中的狗是拉布拉多雌犬Yoyo及雄犬Tovi,Yoyo是去年台灣導盲犬協會送贈,而Tovi則是來自日本關西,1歲時牠們通過嚴格的性格及身心健康醫學評估,成功在其餘7隻導盲犬中突圍而出,成為準狗爸媽。要孕育一隻導盲犬BB,原來也需要純正血統,其父母必須同是導盲犬。
土生土長易融入社區
中心訓練員譚雅紋解釋是要保證犬隻溫馴無害,「導盲犬將來要出入公共場所,我哋要確保佢哋係冇攻擊性」。除此以外,狗隻出生後約8星期便要送往寄養家庭,進行「跟出跟入」的社會化訓練,習慣乘坐交通工具及進出食肆等。
中心主席張偉民指出,現時導盲犬只能靠外地的非牟利機構免費送贈,數量甚少,狗隻亦要重新適應在港生活,需投入大量成本及人力資源,「所謂長貧難顧,『導盲犬本土化』長遠可以自給自足」。他笑指狗隻如果從小到大在香港土生土長,會當自己是「香港人」,即使住二、三百呎的家也不成問題,「好自然融入到香港嘅社會」。
兩年前Tovi從日本空運抵港,關西地大人廣,與香港稠密擠迫相距甚遠,嚇怕當時只有四個月大的Tovi。負責照顧Tovi的寄養家庭李女士指牠非常害怕自動扶手電梯發出的機器聲,「紮晒馬,死都唔肯入𨋢」,要用零食分散牠的注意力。另一寄養家庭鄭小姐,坦言每次帶着狗隻Whisky外出,也要花很多唇舌去解釋,冀市民可以接納導盲犬的工作,「如果我睇到嘢都唔幫,何況視障人士?有時候食客講一句,餐廳就會肯畀我哋入嚟」。
張續指,中心共有11隻正在接受訓練或已畢業的導盲犬,需要約20個中短期的寄養家庭,但現階段只有4、5個合適家庭,是源於大部份港人住公屋,法例不准許寄養家庭帶導盲犬「入屋」。而且寄養家庭也有一定要求,例如家中須有一對男女主人、要嚴守家規如不可與狗隻玩拋波遊戲,「第日佢見到波就想追,會好危險」。他透露本周會再有2隻導盲幼犬從英國送來,計劃未來一年會有6隻導盲犬生力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