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上周四宣佈,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工程費用,按現時初步估算,需要較2011年的預算304.3億高50億,即超支16%,主要原因是近年建築工人工資水平,以及建材和機械價格均向上調整。這項超支的解釋完全合理,皆因建築工人不足導致工資上漲和人民幣上升帶動建材價升,已廣泛報道,住宅樓的呎價成本也高達4,500元。但今次政府仍被罵的原因,主要是不盡不實。
路政署上月向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文件,只表示須於明年初向財務委員會申請增加撥款,並無交代預算金額,只在文件所訂金額選項中選了最高的「5億元以上」一項。5億跟50億差九倍,文件選項雖然不足,但這選項亦難免有誤導之嫌,乃縮骨做法。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今次學乖了,自行出稿踢爆,好過將來被踢爆時再感驚訝。
香港目前正進行五項鐵路支線,再加上港珠澳大橋和其他大型道路工程,以及十年興建47萬住宅房屋,建築工人不足的問題早已浮現。工程超支實屬必然。港鐵五條支線幾乎全部延遲啟用兼超支。這個困局只有靠輸入勞工去解決。政府若不盡快與政黨尋求共識,問題只會越趨嚴重,皆因往後仍有2018至2026的多條鐵路支線、機場第三條跑道,而香港人口開始老化,勞動力逐年下降。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