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佔領今天結束……(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就算佔領今天結束……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佔領運動已持續超過一個多月,超出台灣太陽花運動的二十三天。當時陳為廷、林飛帆以「出關播種」為名,接受立法院提出撤回服貿,總算有個下台階,現今雨傘運動的要求——撤回八三一決定——不得要領,政府採拖字訣,處於下風的是佔領者。
然而雨傘運動為港人民主意識之衝擊,已是相當震撼,至少在新一代,筆者姑且名之「雨傘世代」,本土民主理念已經深深植根。但香港不只有這些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老一輩、沉默的大多數,都是這個運動爭取的對象。
無論向中共就範,或是採激烈行為,都不可能改變中共視香港為國家安全的念頭,反之香港越採取對立的手段,只會更強化中共要控制香港的決心。與中共的鬥爭,不會是金銅旺的街頭,而將是國內人民政治醒覺,要從中共手上取回應屬他們權利的中國民主運動。
以七百萬人口,我們難以一時間改變大陸,但我們至少可以做的,是說服我們身邊的香港人,建立長久堅固的民主堡壘,抵擋中共於媒體及教育上對港人的思想控制。
佔領街頭大概已完成其突破想像邊界的衝鋒作用。已拓展的想像邊界就像潑了出去的水,不可能因街頭被警察清場已遏止,但我們播下的種子,應如何開墾種出鮮花呢?
我們不可能忤逆人大決定、違反交通條例、干擾社會秩序、席地而睡一晚之後,明天上班又繼續遵循規則——尤其是那些不民主、不公義的規則——這場革命,不只是堵路佔領,而更加是從生活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下去。
而這場革命不是要像文化大革命一樣,顛覆一切傳統和規則。就像佔領運動一樣,我們沒有破壞公物、放火燒車、四出搶掠,我們的革命是從公民道德出發,爭取公民自由為目的。我們的生活革命將也是一樣,符合公民道德並且爭取公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這包含了民生、勞工、性別、文化、教育、土地等議題,而這個生活革命,也必須要爭取香港最大多數的支持。那麼我們必須將民主意識傳播到家庭和社區,保守意識最頑固的堡壘。
保皇黨在區議會選舉往往以橫掃千軍的姿態勝出,是因為資源充裕,以蠅頭小利在社區及民居中建立了個人關係。民主派財力不逮,但民主派的支持者自發及動員力都比保皇黨大為優勝。如果有心的佔領者都能用這一年多的時間,深耕各自周圍的社區,建立人際網絡,然後挑戰當區的保皇黨議員,這將會是雨傘撒種後結出的一顆果實。
有人可能認為區議會只是街坊保長因以嗤之以鼻,但區議會只是民主力量量化的工具,最重要依然是在深耕時,我們對社區進行的民主教育。或許也有人認為那些上一代是不可能改變的,應該放棄他們,這實在跟雨傘運動「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的主旨違背。既然民主不是某個世代的私產,而是每個香港人的權利及利益,這場運動也不應是一個世代挑戰一個世代,而應有全民覺醒的效果。
埃及在穆巴拉克的長期專制統治被推翻後,被定為非法多年的穆斯林兄弟會一躍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勢力,原因便是其一直在社區深耕,援助貧家子弟,進行宗教靈性教育之功。早在穆巴拉克倒台前,革命已經在生活中進行。現在香港就如阿拉伯之春前的埃及,天鵝絨革命時的捷克,要想一夜變天還未是時候,但今天的開墾必將有收成一日。
我們從佔領第一天起,搬鐵馬、設路障、擋噴霧、避淚煙,已經證明我們是出色的佔領者。就算佔領今天結束,我們明天仍可以再回到夏慤道、怡和街、彌敦道再次佔領,但我們必須不只是想如何把革命在街頭上持續,更應想如何把之在生活中延續下去。除了出色的民主佔領者,我們更應訓練成出色的民主傳播人、民主導師、民主社工,把雨傘真正覆蓋住每一個香港人。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