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書本可說故事,「真人圖書館」裏的「書」,更可與讀者「傾偈」。婦女團體及城市大學昨舉辦「真人圖書館」,邀請了8「本」活生生的「圖書」,包括性工作者、女同志、反新界東北發展的村民及社運人士等,打破書本不會說話的限制,讓讀者借閱「真人圖書」。當中打鼓嶺坪輋村民李鳳眉化身為《消失中的鄉土──未消失的人和物》圖書,與讀者分享鄉郊生活的樂趣,也希望社會反思城鄉共生的問題。
記者:譚靜雯
沒有實體的紙張書本,眼前的真人就是「圖書」。「真人圖書館」(Human Library)概念源於丹麥「停止暴力組織」(Stop the Violence)。有別傳統圖書館形式,改以真人說故事,讓讀者能與「借閱」的「圖書」交流,透過真誠溝通,讓人放下偏見,減少暴力,也希望打破讀者對社會上不同階層人士固有的歧視及偏見。
婦女動力基金與城大應用社會科學學系昨合辦港版「真人圖書館」。圖書館的「圖書」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包括面臨滅村的新界東北村民、女同志、跨性別人士等。婦女動力基金行政總監杜潔麗稱,平日去圖書館借書,「好多時候都揀自己鍾意睇嘅書,或用自己角度去睇書」。但真人圖書館的讀者應選擇自己有偏見、最討厭的議題「閱讀」,「要打破自己嘅思想框架,平日對某啲人或事有偏見,溝通了解後,同一個話題已經會有唔同睇法」。
「城鄉可以共融」
打鼓嶺坪輋村民李鳳眉在村內診所出生,自小在坪輋長大,近年因為照顧兒子才搬到沙田生活。她成長的家園雖暫時逃過東北發展,但逃不過新界北發展計劃。她昨化身做真人圖書,「書名」是《消失中的鄉土──未消失的人和物》,向讀者分享鄉郊生活及城鄉共生的內容。
李鳳眉拿出自己親手製作的麻繩,麻繩的原材料摘自村內的植物「苧麻」,「其實只要細心留意,條村有好多嘢都好珍貴,佢哋仲未消失,只喺一般人冇乜留意」。她又指部份人認為要發展,就要犧牲,「但發展係咪一定要鏟起晒所有嘢?其實城鄉真係可以共融」。
社運人士Tina近幾年活躍於各示威、抗爭的場合,佔領運動遍地開花,她當然不會缺席。Tina化身書本《柔而不弱》,表示不少人對女性參與社會運動有偏見,但她實現女性剛柔並濟的一面,「我就係一個例子,女人除咗可以打理屋企,都可以參與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