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百人為甚麼去大坑,九十九個答:「搵食。」多得型格食店進駐,大坑變得好hip。那天我當少數的一個,入大坑獵奇。一級歷史建築蓮花宮剛升格為法定古蹟,奇在建築特色香港罕見,也奇在一廟兩觀音。每年蓮花宮因舞火龍與觀音開庫備受注目,逼到雙腳離地, 除這兩天,則你有你覓食,我有我靜靜求神庇佑。
記者:葉青霞
攝影:梁志永
「蓮花宮屬於抱廈式建築,香港少有,但偏偏沒甚麼人提到。」掌故及中式建築專家蘇萬興如是說。心裏心裏有個謎,何謂抱廈?「即係『龜頭式』設計。蓮花宮的半八角形前殿比後殿矮,沒有天井相隔,像直接抱着後殿。形象化來看,前殿像龜頭,後殿像龜背。」其罕有的建築特色、與大坑舞火龍的密切關係,都是此廟能夠鯉躍龍門,升格為法定古蹟的原因。
建於清代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的蓮花宮,以青磚為主要建材,前半建於平台上,後半建於巨石上。它外貌確與其他廟宇不同,正面看似有個小拱門,但要從這疑似小拱門進去,sorry,冇可能,真正出入的位置在左右兩側。建造者並非戲弄大家,只為因地制宜。「當年的蓮花宮其實位處淺灘,須建在高台上,由多條支柱支撐。善信要從前面進內根本不行。」何解必偏偏選址此處?「相傳觀音曾在一幅大石顯靈,於是善信就籌錢在巨石之上建廟,紀念此事兼答謝神恩。」現在廟內見到的只是巨石的一部份,其餘大部份已被外牆分隔於外,兼被廟內神壇和地基遮蓋。
奇廟兩觀音
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之亂時,有大量客家人逃難到大坑,有人務農有人捕魚,生活艱苦望神庇佑,蓮花宮成為村民精神寄託,「村民還會在此聯誼,遇有爭拗都會入廟解決,因為中國人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裏既是仲裁中心又是交際中心。」一九五〇年代,大量貧民到蓮花宮後搭建木屋,當時有人販毒,簡直褻瀆神靈。至一九九〇年代,木屋清拆改建為公園,這裏才回復清幽。
入廟,金碧輝煌的裝飾、雕刻細緻的祭台等等,都令人眼睛相當忙碌,未幾,我有個大發現──前殿後殿各有觀音像!蘇萬興說:「很多廟宇都有兩個主神,通常會放在同一個神壇之上。後面較大的為『坐像』,前面較小的叫『行像』。如要出巡,會請行像外出。蓮花宮的觀音分坐於兩個神壇,印象中在香港只此一例。」蘇萬興更從兩座觀音的衣冠估計祂們代表佛、道兩家。「佛道同源,包容性由此可見,不似西方宗教般排他。」蓮花宮其實還供奉太歲、韋馱,原意是讓善信得到更多保佑,迷信與否,見仁見智,當民間風俗看,其實趣味多多。
裝修有古講
班符驅邪
蓮花宮外牆頂部有白色「班符」。相傳沒人住的屋會惹鬼,獨魯班興建的屋沒此煩惱,可是仍有人投訴他建的屋有妖氣,魯班認為無稽,隨手執起禾草畫符,讓邪靈知難而退。自此很多建築都畫有班符,符無特定形象。
嚇走大眼獅
後殿頂部的石灣獅子陶塑源自明朝一民間故事。相傳佛山有醜惡大眼獅專嚇小朋友,還偷吃農作物,有人想到弄一個與牠一模一樣的獅子公仔坐鎮。從未照鏡的大眼獅,被自己的貓樣嚇到一去無回頭。
漏窗藏吉祥語
廟的外牆裝有吉祥圖案的「漏窗」,讓光線滲進室內;中間包着柿子的圖案(紅圈),普通話諧音「事事如意」(用普通話念)。
雙龍照蓮花
除天花的龍飾,靈動的火龍與長長的借庫人龍每年都拱照蓮花宮,香火鼎盛,甚為熱鬧。「小時經常去蓮花宮玩。」大坑坊眾福利會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與蓮花宮一直結緣,皆因每年舞火龍前,他必先到蓮花宮替火龍點睛參拜。「剛過去的一次,明明下大雨,開完光即刻停雨。」
豪爽借十億
求財爺,不如求觀音。觀音疏爽,豪借十億都冇問題,幾年前杜汶澤都相約導演彭浩翔去蓮花宮借幾億。有多年借庫經驗的街坊曾先生謂:「經濟差,人就特別多,金融海嘯那年,排隊排到出外面惠康呀。」
蓮花宮
地址:大坑蓮花宮西街街尾
查詢: http://www.heritage.gov.hk
註:「古蹟周遊樂」於11月23日辦蓮花宮導賞團,不用事先報名,當日2:00pm、3:00pm及4:00pm到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