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子女撐傘站在運動最前線,作為父母,有撐有反對。雨傘群下,一班父母成立「傘下爸媽」保護學生,希望召集爸爸媽媽,一同照顧留守學生,「呢場唔係學生運動,係全香港人嘅運動」。他們說,自己只是平凡不過的父母,但有人以肉身保護子女,走得比子女更前;也有年輕媽媽,站出來只因不欲年幼子女長大後要受催淚彈洗禮。
記者:伍雅謙
「傘下爸媽」是一群在佔領區相識的家長,成員約廿多人,他們有家庭主婦,也有來自各行各業人士。成立短短數日,已獲不少市民支持。發起人之一Carol表示,眼見不少學生留守佔領區,他們有人留守前線,有人送飯清潔作支持,又留意到有學生數周未曾返家,與家人關係不免疏離,希望「傘下爸媽」的成立,可作為雙方橋樑,故本周六、日會在佔鐘區設有攤位,歡迎父母及子女前來寫下彼此的心聲。
張氏夫婦都是「傘下爸媽」的成員,兩人原不支持佔中,也反對女兒參與。張爸爸說,「我就係嗰啲四五十歲人,覺得好哋哋搞乜嘢呢?」直至發現反佔中一方派錢遊行,深覺對方卑鄙,開始留意事件。
任職報館的他,甚至與太太身先士卒,守在衝突連連的旺角前線,但就着兩名分別讀大一及中五的女兒,留在相對安全的金鐘,「如果金鐘有危險,會撲返嚟保護兩個女」。細女兒Xoe在旁說,若旺角發生衝突,也會趕往聲援爸爸媽媽。
有父母認為佔領運動影響學生學業及前途,張爸爸反駁:「運動失敗,佢哋都係冇前途。」勸喻阻止子女參與運動的父母,「自己試吓嚟,聽吓學生講乜嘢。」學聯打算上京,他直指假若女兒是代表,並不會阻止,「梗係同佢一齊上,大不了一齊有事」。
「件事幾渺茫都應該支持」
Carol是空姐,育有一名9歲女兒,她一有空便到佔鐘區幫手,教摺紙傘,「我個細路仔咁細,唔想10年後,行出嚟食催淚彈嗰個係佢。」假日她則會帶同女兒留守,希望女兒親身到場了解真相。
她說,不少父母認為運動沒有結果而反對,「件事係幾咁渺茫,都應該支持,考試時父母都叫盡力而為,佢哋𠵱家就係盡緊力。」她認為父母一味反對,只會令雙方關係疏離,「支持子女相信嘅理念,都係一種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