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文:登革熱成風土病風險高

高永文:登革熱成風土病風險高

【本報訊】登革熱在本港擴散,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派人到最新一名患者居住的青衣涌美老屋村一帶滅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登革熱成為本港風土病的風險非常大,整個冬季都需加強滅蚊。本港出現不同型號登革熱,患者若重複感染不同型號,可併發致命的登革出血熱。
今年第三宗本地感染登革熱的36歲女病人姓譚,仍在瑪嘉烈醫院留醫,情況穩定。她居於青衣上高灘街涌美老屋村,其父親稱,女兒與丈夫及約一歲半兒子同住,住所有防蚊措施,如關閉所有窗戶及裝置防蚊網,但仍被蚊叮咬。現場所見大量蚊子到處飛,天雨導致村內不少地方積水。

食環署青衣滅蚊

食環署昨派出約10名穿上全套保護裝備的工作人員,到涌美老屋村山坡噴灑殺蟲劑、在溝渠噴蚊油,及清理草叢雜草。衞生防護中心職員到女患者住所調查,了解她丈夫及兒子有否病徵,同時向居民做問卷調查。
到現場視察的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近日間斷性下雨適合蚊子滋生繁殖,以及可能將滅蚊噴霧及蚊油沖走,影響滅蚊工作。
高永文表示,最新一名女患者曾到過青衣及西貢,個案屬第四型登革熱病毒,與早前兩宗本土感染登革熱所屬的第一型病毒不同。現時香港最少有兩個登革熱感染源頭,假設香港將會有散發性的登革熱個案,登革熱成為風土病風險非常大。當局整個冬季會不停滅蚊,若現時不能減少帶登革熱病毒的白紋伊蚊數目,明年夏天登革熱爆發情況會更嚴重。政府的控蚊專責小組本周會開會,邀請十八區區議會代表出席,加強全港滅蚊。
登革熱由1994年起成為需呈報傳染病,2002年首次出現本地感染個案。登革熱分為一、二、三及四型,四種型號先後在本港出現。登革熱患者若重複感染兩種型號,可併發致命的登革出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