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精讀:全港唯一 古老銀鏡速成

巧手精讀:全港唯一 古老銀鏡速成

女生手袋裏一面小小的鏡子,今時今日可能只值數十元,但在數百年前的歐洲,能夠擁有鏡子的人,卻非富則貴,皆因那是由高價的銀所做成。今次手作男彷彿穿越時空,找到全港唯一一個工作室,學習古老威尼斯人的秘方,以純銀製作獨一無二的銀鏡,想不到竟是如此易上手。

撰文:手作男

攝影:伍慶泉

手作男最近越玩越刁鑽,前排發現有間工作室教人做鏡,當然不是市面上一般的鍍鋁鏡片,而是用純銀製作、兼且以古歐洲秘傳方法做成的銀鏡。放工後的黃昏時間,我十分好奇地去到火炭工業區的Beta Workshop,開門迎接的便是今次的導師區頌斌(Benny)。入到裏面,發覺地方小小,卻到處都放滿試管、燒瓶及滴管等在中學時常在實驗室用到的工具,原來Benny是城大的生化科研人員,難怪他的工作室十足一間實驗室。
之前從未聽過有人教做銀鏡,所以一開始便搶着向Benny問個究竟,他一副慈祥老師的口吻答道:「其實在500年前左右,一塊平滑又光亮的鏡是奢侈的東西,只有少數西方工藝城市例如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才有這種製作技術。它昂貴,一來是秘傳工藝,二來原材料是銀這種貴金屬,所以除非是大戶人家,普通平民根本負擔不來。」

工作室的面積不大,所以每堂只限三至四人左右。

雕刻字樣或圖案應刻在器皿上,因為鏡面一經觸碰就會被破壞。

倒入容器後另一面便變成鏡狀,可選擇自然風乾或用風筒吹乾。

Benny所用的銀溶液是來自這種純銀粒,所以成本不低。

活學活用 科學融入生活

Benny提到,鏡的所謂獨門秘技,只是一些簡單化學反應,而後來已發展至改用鋁等更平更耐用的金屬做鏡,銀鏡早已被淘汰。不過他覺得這種技術很有趣,簡單容易卻少人知道,本着把科學融入生活的精神,決定開班教人做銀鏡。
「市面上沒有這類型workshop,可能因為銀溶液不好找,成本也高。好在我因工作關係,有門路找到原材料,我也希望藉這小玩意,讓大家發現科學有趣的地方。」課堂上,Benny為大家準備好所有原料,過程也比想像中簡單,只需按步驟把溶液左溝右溝,放入玻璃或透明器皿裏加熱便完成,不過仍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一定要帶手套,因為溶液碰到手會發黑而且洗不掉,要等好幾日才會自然褪掉,另外是要細心,把溶液搖勻時要夠平均,隨便搖的話完成的鏡面會不夠平滑。

導師區頌斌Benny:Beta Workshop創辦人、城市大學生化學系科研人員

一、製作開始

把預先準備好的溶液Silver A倒進100ml的燒瓶內,慢慢加入Silver B並搖勻,混合液會由透明變成棕色,之後再變回透明便完成。因為它對光敏感容易發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之後的步驟。

二、混合Silver C

把準備好的混合液倒進做銀鏡的器皿,約2/3滿。之後再按3:1的比例,加入Silver C液體並輕輕搖勻,直至混合液變成深棕色。

三、水中加熱

把水注入大燒瓶,放在電爐上加熱至約50至60℃的溫水。之後把溶液器皿輕放進去,用以加速它的化學作用。

四、銀鏡完成

約幾分鐘後,便會發現器皿的表面呈亮銀色。取出器皿並把多餘的溶液倒進回收樽裏,風乾後便大功告成!

手作男點評

“上堂前從沒想過過程會如此簡單,有點像中學時跟老師在化學室做實驗的感覺。導師Benny很nice,看得出他對化學的熱誠,也極之樂意和學生分享當中的原理。銀鏡的製作班很罕見,值得一試,不過製成品略嫌門面工夫,建議大家自攜有趣的玻璃容器去玩,出來的效果相信會更好。”

簡介:自認擁有一雙巧手,卻苦無用武之地,惟有終日流連坊間手作班,誓要練就各門技巧,朝職人目標進發。

Beta Workshop

火炭坳背灣街33至35號世紀工業中心4樓H6室
課程時間:約2小時(須預約)
學費:$220
查詢: http://betaworkshop.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