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百科】
「警覺保安全」為香港麻醉科醫學院在1989年成立時的創院口號,麻醉科醫生的宗旨是為病人進行麻醉,讓他們在無痛情況下進行手術,並協助術後減痛,其間要讓病人安全進出手術室。
從事麻醉科工作達17年的香港麻醉科醫學院榮譽秘書陳建昌表示,病人普遍認為麻醉手術好安全、好放心,與病人術前見面時,最常被問到是「要幾點做手術」。其實病人在術前應多了解麻醉手術的方式、好處和風險,以及術前準備。
麻醉科原來已有168年歷史,他說,未引入麻醉程序之前,病人要忍痛做手術,並要靠「大力士」以手按壓病人身體,以免期間有太大反抗和掙扎。有時候,更會灌醉病人,讓病人在酒醉下接受手術。當時手術主要為四肢手術,如截肢、放膿等,並非大型手術如「開肚」手術,故病人仍可在忍痛下完成手術。
直至1846年,美國一名牙科醫生威廉莫頓(William T.G. Morton)首次進行麻醉技術,用乙醚麻醉病人進行剝牙手術。病人蘇醒後竟沒感到很大痛楚,顯示麻醉成功。同年,英國也進行同類技術,令麻醉科工作陸續發展。隨醫療發展進步,現今麻醉手術也越來越安全。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