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同志運動,哪條路更難行?本屆同志遊行發言人韋少力(力力)認為,那本來就不是二分的兩條路。追求性小眾權益,與爭取公平的選舉制度,在今時今日都講究「站出來、被看見、表訴求」。
見聲援不再覺孤立
2008年曾經擔任民陣召集人的她,最初接觸民陣原來就是因其女同志的身份。2005年民陣7.1遊行邀請婦女及同志團體為遊行隊伍打頭陣,廣受抨擊,包括教協在內的多個團體,在聯合會議上激烈反對。力力卻很記得,當時的民陣秘書處堅持原定安排,稱作為爭取民主的大平台,為弱勢發聲是義務,是實踐公義。
9.27當晚,力力在家中看到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宣佈和平佔中提早「開席」,馬上趕到立法會一帶支援。她說,那夜凌晨,留在金鐘的不足千人,有人不忿佔中「騎劫」學運,那被孤立的感覺,她說就如同志在社會上的處境,「爭取民主,原來都係咁少人做」,難過得與同行者圍在一起哭。至下午3時多,她得知夏慤道滿是聲援市民,驚喜到不得了,「原來我哋唔係少數,同志其實好少有呢種感覺,太經常被孤立」。
常有人說,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作為性小眾,力力強調民主精神是尊重差異,惟有公平的制度,才可確保有足夠多代表社會上不同人權益的議題,能被充份討論。而追求公義的制度,最要提防小修小補,要分清甚麼可以讓步,甚麼不可以。
力力舉例說,幾年前《家暴條例》進行第二次修訂,當時有意見認為,同志同居者不應被視為「家庭」,故反對以有關條例修定。當時有律師解釋,修訂後的條例確實保障了同志,別執着在名目上,「只要個餡係有,其實個名可以讓步。但𠵱家政府嘅做法係相反喎,個名就話係『普選』,但個餡其實係假㗎喎」,她批評政府難以服眾,佔領者已退無可退。
「Alexter」玩笑非壞事
近幾年的同志遊行,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學聯在幾年前起已經是參與團體。雨傘運動中最矚目的「一對」,學聯正副秘書長周永康與岑敖暉,今日也會參與同志遊行。
二人被戲謔合稱「Alexter」,這個玩笑,力力看來並非壞事,對於社會認同性小眾而言,則影響不大。
她感嘆,假若周岑二人真的是同志,不知公眾是否又接受得了,「當同志唔再成為焦點,先係真正實現平權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