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藝術可以融入生活,令生活變成藝術。康文署與生活書院籌劃的「生活現場」藝術展覽,昨在北角油街實現展覽廳開幕,參觀者可以自己種薯仔、自己設計一對繡花鞋,或坐下來呷一口有機烏龍茶。館長連美嬌表示,是次展覽打破往日框框,以互動及自助形式,讓參觀人士親身了解舊日的手作技藝及生活模式。
記者:伍雅謙
「生活現場」有多個單位參與,包括閱行者、香港好薯、何記、綠腳丫、樂施會、生活館、水煮魚文化及字花等。
自由發揮製作視像日記
生活書院創辦人之一曾德平表示,藝術與生活不能分割,展覽希望以藝術角度,讓參與者重新審視生活,或透過一件小事物,反思製作者背後的努力。
館內共設10個單位,參觀者可在恍如五十、六十年代的工場,以腳踏衣車及舊衣縫製手作布藝,又能在工作人員或駐場藝術家協助下,自己繪畫繡花鞋紙樣,讓主辦單位交予鞋廠製作。現場同時提供不同物料,讓參觀人士以繪畫及拼貼方式,發揮創意製作視像日記。場內有270本書籍供公眾借閱,借書時需要拍照登記,下一位借書者便可透過相片,了解該書的借閱歷史。若感到疲倦,也有放滿枕頭的休憩空間可稍作休息,每個枕頭均內置錄音機,只要將頭輕放枕上,便會聽到各種生活小故事,如同小時候父母在枕邊說故事一樣。
為增加公眾對全球糧食安全和食物來源的關注,館內有已發芽薯仔,讓參觀人士取回家種植,也有台灣有機烏龍茶及無添加餅乾,供在場人士體驗真正無污染食品。展覽廳以外,有導賞木頭車到北角各處街頭,車內擺放由街坊選出、有關該區生活的書籍及繪本,供途經的小朋友閱覽,也有家長在場向小朋友說故事。
是次展覽標榜互動體驗,所有活動均以自助形式進行,展期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25日,免費開放。共80日的展期歡迎參加人士帶同舊衣或未發芽薯仔到場,讓其他人使用及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