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保護署向極大爭議的機場第三條跑道開綠燈,正式向第三條跑道工程發出環境許可證。機場管理局將可進一步推展第三條跑道計劃,稍後向政府提交三跑工程建造成本及融資安排建議,目標是2023年啟用新跑道。有學者估計三跑建造費將逾2,000億元。環保團體批評環保署是橡皮圖章,工程將破壞海洋生態及令白海豚大量死亡,會研究提出司法覆核。
記者:麥志榮
環保署向第三條跑道發出的環境許可證,共提出18項要求及4項建議,包括要求機管局設立2,400公頃的海岸公園、成立獨立的1.5億元海洋生態基金保育中華白海豚、對海天客運的快速船實施航速限制、施工期間需設置淤泥屏障和監察海洋生物,以及新跑道落成後須監察各區的航空噪音等。
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林天福表示,第三跑道計劃的設計大致完成,機管局現時正審視成本估算及融資安排。
下一階段機場管理局將會就推展有關計劃向政府提交建議,以及開展其他所需法定程序,目標是於2023年全面啟用第三條跑道。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估計,隨着建築成本不斷上升,第三跑道的建造費將會超過2,000億元。蘇偉文認為政府可以免除機管局每年向政府派發的股息,以及為機管局擔保向外舉債,以支付建造費。
環保團體研司法覆核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批評,環保署毫不理會眾多的反對聲音,為第三跑道工程開路。他指機管局提出的舒緩措施是為先破壞環境、後建設海岸公園作補償,可能會令大量白海豚死亡。
譚凱邦又認為,第三條跑道工程勢成為另一超支「大白象」,不但浪費公帑,還要賠上海洋生態,他會研究提出司法覆核。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則擔心,港珠澳大橋部份工程將會延誤至2017年才完工,而第三跑道工程又在2016年動工,屆時大嶼山水域將會同時有兩項大型工程進行,環保署在審批環評許可證時,沒有考慮到兩大工程重叠對海洋生態造成的累積破壞。環保署應指令機管局重新進行累計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