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季績受合規成本及罰款續增等影響,券商紛將集團符合3年策略目標的可能性降低。據悉,財務董事麥榮恩本周四在倫敦證券界電話會議透露,集團成交效益比率,可能較原訂指標高2至3個百分點。他又預期明年初將收到英國對集團額外資本緩衝要求所發的文件,之後集團對「未來資本運用及派息政策將可更清晰」。
記者:劉美儀
巴克萊報告指,屆時滙控可明確展示漸進派息政策如何部署,並決定是否啟動股份回購計劃。按滙控去年公佈的第二個3年策略計劃,到2016年底,成本效益比率將降到介乎50%至60%中間水平。
盼2017年起減緩
本月中二十國會議,將公佈對大銀行整體性損失吸收能力規定(TLAC),麥榮恩說,TLAC及其延伸效應,對零售與投行業務分隔(Ring-fencing)安排,將是滙控資本要求一大不明朗因素;明年初集團亦需向PRA提交如何分隔英國業務的具體計劃,儘管監控成本持續有上升壓力,他「希望由2017年起可以減緩」。
行政總裁歐智華本周二在本港,向高層員工簡報會亦表示,股本回報率能否達致3年計劃的目標,視乎當局對集團最終釐訂的額外資本緩衝(capital buffer)水平(即較法定最低普通股權一級比率之額外要求),並對其股本成本(cost of equity)影響。
對於合規支出持續上漲,他形容為符合國際監控標準,某程度這是必要發展,換另一角度看,若不是合規達標,集團因觸犯規定而被罰款賠償,費用可能「比合規支出更大」。
滙控昨在港收報77.95元,跌0.19%。截至9月底,滙控終點基準(計入所有於2019年反映的《巴三》資本要求)的普通股權一級比率升至11.4%。
麥榮恩向倫敦分析員表示,在節省成本支出上,集團「有足夠空間超越20至30億美元的3年節省目標」,不過因為監控成本加重,精簡節約不代表支出便不會上升。
麥榮恩預料明年初英國審慎監管局(PRA)所發文件,會就系統性風險緩衝,如第二支柱(Pillar 2)的資本要求,陳明當局對滙控的額外要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