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一言棠:任俠 - 歐錦棠

【七筆思議】一言棠:任俠 - 歐錦棠

睇新聞默企律師喻「金鐘七警」在「暗角對疑似犯人疑似手舞足蹈」(自我censor政治正確到無倫!袁生啱聽嗎?)之行為曰「七俠五義」,起初以為譚炳文又出山為《包青天》配音,事關《七俠五義》人物家傳戶曉,「御貓大戰錦毛鼠」故事耳熟能詳,老包身邊打手御貓展昭,就是七俠之一,而五義即「五鼠」,雖然層次略低,都算江湖義氣仔。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但形容「暗角對疑似犯人疑似手舞足蹈」的七警為七俠……哈哈…(唔知點解硬係忍唔到笑,sorry)我嘗試解釋一下,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既然政府已宣佈佔領者干犯法紀,即國法難容;佔領者長期霸佔交通主道,益增市民不便,害小巴的士兜路,即與民為敵;最慘令電車司機冇得加班而累個仔冇飯食,即阻人搵食,罪大惡極!(btw加班先夠錢開飯,TMD階級剝削!反資本主義自由化萬歲!)所以,「金鐘七警」在「暗角對疑似犯人疑似手舞足蹈」實在合情合理(至於合唔合法,要問法官)。
咦?咪住先,數極都係七個,咁「五義」呢?唉,所以古可以亂講,朵不能亂用,尤其引經據典,好易出事呀律師!叫佢哋做《七劍下天山》似乎超現實;叫《七俠蕩寇誌》又太浪漫化;《雪姑七友》?唔得,畀佢地「疑似手舞足蹈」個「疑似犯人」有鬚㗎!咁黑澤明嗰套《七俠四義》呢?千祈唔好抄,戲裏面所謂四義,即係七個最後香咗四件,大吉利是!

冠俠之名陷人不義

講咁多開場白,無非有感而發,當世究竟知否「俠」為何物?以俠形容「在暗角對疑似犯人疑似手舞足蹈」之七警又是否合適?
是咁的,先秦韓非子首引言謂「俠以武犯禁」、「離於私勇」,即以武力解決問題,而句中所講犯禁的禁,即「五官之禁」,可解作與朝廷作對,以武犯禁就即係以個人武力對抗君權,韓非子喺《五蠹》形容:俠者,破壞社會安定之「蠹」也!(蛀米大蟲),再加多腳「活賊逆奸,當死之名也,而世尊這曰任譽之士。」(俠士等同漢奸!同殺人放火金腰帶可謂異曲同工),所以無論「法家」抑或「儒家」,都視「任俠」之為係挑戰權力、破壞體制的勢力,講到尾,所謂「任俠」,即係與法治相違背,韓非子係「法家」代表,法家係治理國家為依據的學說,執法者應奉若神明,如三行有魯班,戲行有華光,無謂再同暴民爭關公。
所以,以俠之名冠予七警,何止於法不合,簡直陷人於不義!呢啲四點鐘許sir唔講㗎。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