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倫敦撐開 抗命乜乜物

雨傘倫敦撐開 抗命乜乜物

時代選了我和你見證雨傘革命,命運亦選了我於11月去倫敦,放心,未勁到叫卡梅倫處理香港事務,湊巧遇到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舉辦Disobedient Objects展覽,展出35年來世界各地公民抗命時使用的工具,簡單如橫額,複雜如汽車,並不是著名設計師弄出來,全是市民面對不公義不公平時激發創作細胞而來,以喚醒沉默大多數來看看社會正在發生甚麼事。抗命,絕對是一門藝術。

記者、攝影:梁佩芬

“Many of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we enjoy today were won by disobedience.”

「我要真普選」現身博物館
展覽有一位置讓大家貼上自己地方的公民抗命設計品,在我來之前,已有人放了雨傘和「我要真普選」banner在此了。

世界最大裝置藝術和設計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建於1892年,位於Cromwell Gardens的大門口,放了兩個馬賽克圖,右邊是Power to the People,左邊是History is a Weapon,簡單兩句,掀開了公民抗命展覽的序幕。
V&A免費開放,早上10時一開門便大軍殺到,Disobedient Objects展覽就在大門口左邊,不到15分鐘,人潮已塞滿展館。走入內,第一眼就見到三個穿着黑袍、面目猙獰的假人,手抱另一個軟賴賴的假人,還以為是萬聖節遺物,細看才知這些木偶乃六十年代起美國社會運動的傳統工具,代表社會不只屬於精英和富豪,平民亦能參與。木偶手工粗糙,常披一件污糟黑袍,一出現,就是一場抗爭,久而久之,更演變成Bread and Puppet Theater木偶show,以藝術形式與眾分享,並不是強詞奪理說木偶乃武器就沒收如此無知。

V&A是世界最大設計博物館,內裏更有露天茶室。

展覽宣傳海報已很吸引遊客注意。

紙皮盾牌 抵擋警棍

籌備兩年,共50多件展品,策展人Catherine Flood找到每件物品的共同點,就是全用廉價物品製造,一塊紙皮、一條索帶都具生存意義:「抗命者來自草根,示威物品都是唾手可得,不用花太多錢。」她豈不是解答了諸人常問「錢從何來」的膚淺問題嗎?對抗強權,平嘢搞掂,展品中有英國人用幾層紙皮自製的Book Bloc Shield,以抵擋警棍之用,材料可能全在超級市場執回來。
香港的雨傘革命,已成國際性新聞,在倫敦三日,由侍應到經理,都問我有關情況,八卦又好,關心也好,怎看,也是正面。身為策展人,Catherine追得更緊,知道有人在獅子山上掛直幡後,她說:「每次公民抗命,都是一場創作思潮,不只從事設計藝術者,其他人都會激發創意,以簡單易明方式,喚醒社會各人。」誠然,在金銅旺佔領區貼滿由平民創作的標語、圖畫、雕塑、裝置等,你未入過去,就不知甚麼是創意。

電子科技 幕後主導

場內展品,都是近35年公民抗命運動中出現過,從澳洲、南美、歐洲,到八九民運和韓農也有,且多是手作仔,如土耳其人用大膠樽做面罩抵擋催淚彈,還附有設計圖以供參考;西班牙人就用一人一明信片方式抗議銀行濫收按揭;芸芸展品,只得一個電子產品,源於2011年意大利人抗議非洲國家剛果要兒童入礦場工作,導致他們意外死亡,所以做了個免費遊戲app,邊玩邊告訴你在礦場工作的危險性,引起社會關注童工問題。
科技發達,只是Catherine找了年多,才發現這抗命app:「電子科技好少用在示威場地,一是供電問題,傳統的紙和布才最實用。科技多在背後發功,一呼百應就是靠社交網站,大家透過share、like和討論,亦是激發創意溫床,在抗命過程中,自然產生藝術來。」

紙皮盾對抗警棍

反對政府緊縮開支、大學學費加價,很多示威學生被警棍打,最後想到用紙皮抵擋警棍,實與香港的雨傘異曲同工。

《Fahrenheit 451》Manchester 2011

吹氣波要求平等

拋起吹氣波不讓其跌落地下,人人伸手接或輪流推起它,代表政府政策須人人平等,少一個都不行。

《Inflatable Cobblestones》Berlin and Barcelona 2012

自製防催淚彈面具

自製防催淚煙保護裝置,內有濕了的毛巾,好焗,香港已有網民流傳製作教學。

《Tear Gas Mask》Turkey 2013

木偶表演抗命

美國傳統公民抗命工具,最近一次使用在Bread and Puppet Theater五十周年慶典,成為了Puppets表演,不用抗命。

《Puppets》USA 1991

女猿人平權

1985年組成的女性維權組織Guerrilla Girls,每次都以猿人面孔出現,代表女性應有一切平等權益。

《Guerrilla Girls》USA 1989

Disobedient Objects展覽

即日至2015年2月1日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romwell Road, South Kensington, London
網址: http://www.vam.ac.uk

鋼柱的意義

雖然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於十九世紀中葉提出Civil Disobedience(公民抗命)的概念,但真正蓬勃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1972年三名黑人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對抗種族隔離政策,最後失敗並被關禁,直到2001年其中一人獲釋,另一人因肝癌在獄中去逝,還有一人仍未獲釋。過去40年,不少人去信要求放人,有示威有遊行,更有人放幾十條鋼柱在路上代表囚禁,對政府作無聲抗議。這些鋼柱,成為展覽中用來支撐展品的物料。

Travel Memo:英國倫敦

簽證

持BNO及特區護照均免簽證。查詢:2901 3000(英國領事館)

套票

即日至12月31日前購買維珍假期「倫敦聖誕精選套票」,每人$5,699起,包括維珍航空來回香港至倫敦機票、三晚倫敦酒店連早餐和購物折扣優惠。查詢: http://www.londoncalling.com.hk

貨幣

1英鎊約兌12.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