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走過中環卑利街,秋風吹來時,空氣中總是帶着淡淡的、像檸檬又像橘子的芬芳,然後看真一點,一串串綠得發亮的果皮已像垂簾一樣佔領了小攤檔的半道牆,提醒了我:曬果皮的時候又到了。
曬果皮這道風景,每年中秋過後至冬至前的有限時間內才會遇上,因為這是新會柑上市的時候,也只有新會柑的果皮曬成的,才能稱得上好陳皮,但正宗新會柑在上世紀末因受黃龍病打擊,已所餘無幾。現在市面上的新會柑,多是12年前在香港商人補貼下重新種出來的,但數目也大不如前,這也說明為甚麼好的正宗陳皮越來越貴,也解釋為何一串才十多廿塊的果皮,索價起碼$60-$100了。
正宗的新會柑皮,皮韌卻香味濃郁,油點特大,曬成的陳皮是上乘中藥,有說百年陳皮勝百金,就是因為中醫說好陳皮能醫百病。
自家曬果皮,可以去果欄買一整盒新會柑,用𠝹刀在柑底平均𠝹三刀,然後一剝就能完整地將果皮脫出,要整個果皮都能受到陽光照射,其實最好是放平地上天然生曬,在秋日和煦的陽光日子,一般曬三四天,等水份曬乾後就能入樽,等到翌年的清明前後又再曬上三數天,曬足三年後,就能成為陳皮。
只是除非家有後花園又或是天台,否則只是癡人說夢話。其實將果皮反起,老老實實的串起,放在窗邊掛起風乾,都勉強成事,只是花的時間相對較長。
位於卑利街的甜心鮮果店也為客人曬果皮,做了三年的佩姐笑說,有時一天可以𠝹上三四箱共四百個以上的柑皮,只是這些年新會柑來貨不穩,沒一早預訂好的,不一定想買就有。至於柑的果肉呢?「你要唔要呀?畀你啦,攞返去做果醬啦,咁酸冇人食㗎,丟去垃圾站囉,浪費都冇辦法。」佩姐也語帶可惜的說,一塊果皮果然值千金,但酸的果肉卻證明這些就是正宗新會柑了。
記者:李 莉
攝影:潘志恆
工序簡介
甜心鮮果店
中環卑利街19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