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樂好易:童年生活 不能「袋住先」

體樂好易:童年生活 不能「袋住先」

身為小學家長的我和你,一定十分清楚現正值是各小學的測驗周,每位大小朋友也忙得透不過氣。小孩放學回家除吃晚飯外,就是要不斷「開工」,不是溫書,就是處理十數樣的功課,還有網上習作、閱讀報告等……當完成所有工作後,來不及洗澡,孩子可能已經昏昏欲睡了。先不說想利用30分鐘時間和小孩一起做些運動,即使是想讓孩子擠壓一些時間做點「無謂事」,也被視為奢侈的。
要知道孩子朝八晚四的生活已倦態畢露,放學後仍要到補習社,實在是辛勞。由於小孩集中力的時間較短,要他們久坐面對文字、學習、背誦,除令身體坐立姿態出現偏差,在血液循環欠佳下,其腦部運作效率亦會越來越低,更會提升父母對他們「開火」的危險系數。因此,筆者建議對小孩使用30:10的「黃金比例」。
30:10的「黃金比例」意旨可先回家與他們進行最少30分鐘的運動,不需有系統的練習,可能只是跑跑步、打球、公園遊樂、走走跳跳,形形色色的大肌肉運動已可,讓他們的肌肉量、骨骼生長、血液循環系統、心肺功能等每天也得到提升。待他們的細胞活躍過來後,才開始以間歇式30分鐘學習、10分鐘活動小休的形式去處理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好處是讓他們能有目標,並可適時輕鬆片刻。
我的經驗說明以上方法是可行的,對小朋友長遠來說肯定是正面。雖有家長認為現階段最重要是學業基礎,運動及生活的樂趣在某程度上可「袋住先」,但筆者的意見是兒童的健康基礎及運動習慣將瞬間即逝,快樂無憂的時間更會因生活的變遷而相對減少,我決不想往後問及小孩的童年回憶,其記憶只是「父母監管下的書呆式生涯」,我選擇希望是「父母陪伴下的開心每一天」。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五刊出